庶帝_驳析毛文龙意图与皇太极联手攻明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驳析毛文龙意图与皇太极联手攻明说 (第6/9页)

龙罪状的章奏越来越猛烈,毛文龙与明廷的关系趋于恶化。失去了朝廷的支持,毛文龙不得不想办法为自己预留后路,以保住、扩大这十年来既得的富贵荣华。

    科廓逾期不返,皇太极遣人来鸭绿江边询问消息。

    据《乱中杂录》记载,五月二十日,“胡人二十余骑来到中江,呼人甚急,即令通事崔莫同往问起由,则出给汗书、使臣修启,仍留待江边”,“胡将各投老世略问曲虎消息,答以前月二十五日过去后,再未闻知云,则唯唯而止”。

    毛文龙一边绑献后金使臣,一边又怕皇太极起猜疑,遣人致信声称议和事遭到黄中色怀疑本欲于五月十六日遣还使臣三人,但是登州又将派道臣来岛,故暂停发使

    “五月十六日,遣其旧人三名,由海至镇江,复携礼物两驮,运至沈阳。今闻山东登州地方总兵官及原道员,不时遣船出海,沿岸安哨探。登州地方道员携其下属官员、承差及亲戚、僚友等,又来至皮岛等语。因未知确信,我遂断然制止,未纳下人谎言。我与尔同谋起此事,惟恐失信,故匆忙遣人答覆”。(《满文老档·太宗朝》)

    过段时间,科廓被囚献之事传闻于后金。

    皇太极对毛文龙这种诱骗一二使臣的下三滥伎俩非常愤怒,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崇祯元年八月,后金兵因为使臣仲男滞期不返,后金兵到中江越边,投递皇太极国书,要求朝鲜借船于后金,以便攻取东江诸岛。可见,此时双方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

    但是,该年九月,毛文龙又遣使臣都司苏万良前往后金议和。

    据《承政院日记》仁祖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载,“平安监司书目,铁山报,都督标下都司苏万良去九月,持都督书,十月十七円,得达沈阳,持汗书回书出来事”,又载“铁山府使书目,苏万良率家丁十七名,金人三名,女人一名,持金国汗书,由昌城之路出来,本月初九日子时,到本府事”。

    《乱中杂录》则载“义州报。毛营都司苏万良,率家丁十七名,金人三名,女人一名,持金汗书由昌城出来,问其事情,则与都司金成贤、刘万仁等兵丁三十二名,去九月持都督书,十月十七日到沈阳”。

    十八日,皇太极召见毛文龙遣使,使臣呈上毛文龙书信。

    《满文老档·太宗朝》载毛文龙来书,该信未有写作时间,但据信中遣人入京庇护科廓的说法,则信当作于崇祯元年八月或九月

    因为据《崇祯长编》卷11崇祯元年七月壬午载,“东江总兵毛文龙送大清议款使臣可可孤山、马秀才等四人至京”,即七月二十三日事。

    信中又称有女真平民八人逃来岛中,据《乱中杂录》记载,崇祯元年六月,“平监书目。真鞑二名,胡女四名,假鞑一名,唐差一名,押领入椴岛”,应指此事。

    故可判断苏万良所持书信应即该书,信中解释科廓被执之故,又提出愿意与皇太极两路出兵,一同攻明

    “无论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来攻,则大事即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特致书以闻之。”(《满文老档·太宗朝》)

    皇太极对使臣说“前去信使曲虎等四人,何至今不送?杀马通事官何也?”

    刘万仁答“海途险远,那边陆路万余里,还来迅速未能详知。杀译事,信使出去时,杀汉四十余,枉害人物,罪在通官,故杀之”。

    皇太极扣留金成贤等十六名作为人质,让苏万良等人带着回信返回皮岛。

    该信载于《史料丛刊初编》,中云

    “前者将军差官执书言‘山海官多,和事无敢担承,我是奉命海外,便宜行事,奏本一上,和事易成。我亦欲罢兵,共享太平’。即差人去,不意竟不发回原人,一似势力所得。复另差人持书,又是别话,何也?

    若事不成,或攻山海、山东,各处攻取,我肯令尔知道?人不食言,是乃真德行。势力所得,是乃真英雄。若以虚言诱致差人几名,有何好处?”

    收到皇太极这充满质疑的回信后,十一月中旬毛文龙又作答书,派守备柳得带往。

    据《承政院日记》仁祖六年十一月二十一円载,“平安监司书目,铁山报,守备柳得率家丁十六名,真鞑一名,十五日过本府向昌城事”,“铁山府使书目,柳得持金书回答,由昌城渡江。入往沈阳事。”

    此外,《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19仁祖六年十一月丁丑载,“都督毛文龙遣使通书于奴贼”。

    同卷十二月丁亥载“是时,毛、胡两差称以修好,由昌城往来沈阳者相望于道。有义兵将智得男家在剑山下,真鞑二人与毛差偕往其家。得男问其由于毛差,答云‘虏中或以为更欲东抢,或以为既与相好,今又与毛将媾和,何必再犯?’汗书既至于毛将,故毛将答以‘汗既与朝鲜相好,又复与我媾和,我何必难之?将奏闻皇朝。但今已冬深,待汗军还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