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临阙 第18节 (第3/3页)
他不厌其烦地校对着每一处错漏,一遍又一遍地读这些看似粗漏却写尽人间百态的话本,这些都是九重阙里寻不到的红尘可爱。 也许在这些书面前,他可以脱去九州帝王的外衣,摘下繁复沉重的十二冕旒,不再肃严威重,巍然沉静,看见有趣的桥段会笑,观阅悲离的故事会哀。 但这样的“凌烨”不能被别人看见,话本也要藏起来。 现在那个偷偷藏话本的人,就坐在前面的龙椅上。从楚珩脚下的地毯出发,要绕过屏风,踏上御座的丹陛,走上许多步,才能靠近他。而平日里御前侍墨书房当值,与他之间只相隔着三步。 距离分明是长了,可此刻楚珩捧着这些页边卷角的话本,却觉得自己离那个叫“凌烨”的人好像近了一点,比三步还要近。 但也越加心疼。 要是能早一点遇见他就好了。 楚珩低眸看着手上的书,心里忽然想,如果能早一点遇见凌烨,说不定可以帮他多带几册话本。 漓山藏书阁里有各式各样的话本子,楚珩记得有几册写得极好,漓山开在帝都的书局里也有,很受读者欢迎。 改天出趟宫,可以偷偷藏进衣襟广袖里带过来,恰好,凌烨的话本里没有宣熙八年的,他可以帮他补足,还能多补两册,就说是作为……作为他帮自己出气的回报,楚珩思及此,不禁弯起了唇角。 这会儿前殿很安静,落针可闻,陛下正在替他欺负人。 楚珩眉目舒展,索性盘膝在地毯上坐了下来,打算看看凌烨眼中的红尘烟火——也许看过之后,可以悄悄地再走近他一点。 楚珩随手拿了一本宣熙七年的书,看名字就知道讲的是风花雪月,与子偕臧。 当他翻开扉页,入眼却不是著书人姓甚名谁,铁画银钩的八个大字径直闯入眼帘——“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楚珩微微一怔。 同样是陛下的笔墨,笔势却和校对错漏的简静小楷截然不同。 楚珩在心底默读了一遍,指腹轻轻描摹过上面的墨迹,眼前仿佛浮现那双执掌大胤九州天地乾坤的手,握着山河社稷笔,蘸着江山不老墨,落笔字字磅礴千钧,一笔一画力透纸背,仿佛是在下定什么九死不悔的决心一样。 可这样落笔镇山河的八个字,却偏偏是写在一册看似与之格格不入的情爱话本上。 …… 凌烨处置完徐劭,绕过屏风走进来,就见楚珩正坐在地毯上,看自己以前偷偷藏起来的话本。 琉璃窗扉透进来的天光洒了满室,红木案几上的两杯清茶在和光里冒着细细的热气,显然才斟不久,其中有一杯是给他的。 凌烨走到案几旁坐下,拾起那只杯子,随口问道:“你在看什么?” 楚珩闻声抬起眼帘,但并未如实回答在看哪一本,而是似笑非笑道:“昭明纪要。” 凌烨旋即明白他是指的什么,不由失笑,解释道:“这是很久以前,天子影卫自作主张从外面偷偷带回来的,要防着不被帝师发现,所以才想了这么个法子。套上经史子集的书封,混进从问渠阁取来的书里,悄悄地带到御前。影卫先前从没提过此事,头一次乍然看见,朕也吃了一惊。” “不过影卫也不敢多带,怕被帝师发现,后来不知怎么地就成了习惯,此后年年也只带一本,都是他们看过后觉得不错的,从中挑出一本来。” “帝师?” 楚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两个字眼,陛下说帝师,可他怎么记得,从前先帝年间,太子三师一直形同虚设,不曾有人专门担任。 当朝国史中并无记载,楚珩先前也从未听人提过,况且他身为御前侍墨,见到过大胤朝堂上所有官员的奏折,可从没有哪一本,官职前面是再冠以“帝师”二字的。 楚珩纳闷不解。 凌烨却点点头“嗯”了一声,笑容浅淡了几分,视线落到那几册话本上。 楚珩合上书,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这才注意到,所有的书里唯独只有宣熙二年这一册套了旁的书封做掩饰,其余的都是话本原模原样的书封。 凌烨看着那沓书,眼底的笑意渐渐隐去,语气平淡道:“自宣熙三年起,就不再有帝师了。所以影卫后来再悄悄带话本进来的时候,就不必再套‘昭明纪要’了。” 不再有帝师了么…… 楚珩抬眸觑了一眼陛下的神色,发现提起这两个字后,他又变回了素日里沉静冷峻的圣明天子。 而那个叫“凌烨”的人,仿佛随着合上的书一起,被封进了“昭明纪要”壳子下的话本故事里。 ———— 【因后期修文,本章删了77个字,这部分玉佩已在后文以免费章节的形式补足。由于长佩v章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所以必须得在这凑够原来那版的字数,还请大可爱们包涵,鞠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