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小说趣味的来源(一) (第3/3页)
也包括危险的革命党)。于是,主要叙述目的被引了出来,故事情境也得以建立,危机发展的空间也被拓展开来,下面就是主要角色面临选择了。而只有选择才能揭示人物真相。 以上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上任》的开端。由于内容的原因,这篇作品很少被人提起,但它在小说技术上的示范作用却是极为出色的。 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出色的故事情境是小说趣味的第一个来源。 同时,这个例子也很明显的说明,构建故事情境需要有几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首先,需要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强壮的主要叙述目的。要求它强壮,就是要求这个叙述目的本身便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趣味性,即使不加说明,它本身也足以让读者产生兴趣。这种内在的趣味性,往往在一些新奇的,刺激性较强的题材上容易找到,例如正义,一个年轻人为了解决正义事业的经费问题而参加拳击赛(杰克·伦敦的《墨西哥人》);或者是前途,一个妾室为了保全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冷酷地把另一个妾室拒之门外(林希的《小的儿》);再者是恐惧,一个男人为了逃避与未婚妻的婚约而在东亚各个荒蛮之地狼狈逃窜,或是以寻找新房为借口探察了几百处公寓以消磨未婚妻的耐心(毛姆的《梅布尔》和《逃之夭夭》)。 所有具有内在趣味的主要叙述目的,都具有简洁明朗的特征,它的骨干足以支撑起整部作品,而它的内含也往往明确而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失去了复杂性,而恰恰相反,正因为主要叙述目的强大得足以自立自为,不需要小说家过多地关照,所以,小说家便有了足够的文字空间引进更多,更复杂的生活内容,甚至哲学内容,而不至于担心它们会威胁到主要叙述目的的中心地位。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小说的主要叙述目的并不强壮,它本身并不具备足以引动读者好奇心的力量,文学史上多数中短篇小说都带有这种特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需要动用故事情境的另一个侧面,必须让这个主要叙述目的对人物自身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实现与否决定着他的生命、前途、灵魂或是决定着他所爱的人们的生命、前途与灵魂等重要内容。这样以来,这部小说中的趣味性便不再是先天生成的了,它所具有的是合成的趣味,是需要后天培育生长的,而生长的来源则是我们前边谈到的说明性材料。 川端康成有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千鹤》,开端部分讲一个年轻人去一个茶会上相亲,牵线人是他去世了的父亲的旧情人,而他在茶会上却遇到了父亲的另一个旧情人,并与之发生了关系。此后,这位女士的女儿前来请求年轻人与她母亲断绝关系,很快他又得知父亲生前与这个“女儿”又有着父慈子孝般的亲情。小说一直写到与年轻人有关系的母亲自杀,开端部分才告结束。这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开端,却并不具备一个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强壮的”主要叙述目的,它的叙述目的初读之下甚至是有些散乱的,摸不清脉络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川端康成是如何处理这种故事情境的首先,故事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与主人公那个已经去世了的父亲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主人公便成为了陷入父亲阴影中的“弱者”;其次,他与那位“母亲”的性关系带有某种反叛的意味,同时也有了luanlun的暗示,于是他在父亲的阴影中便陷得更深。而那位母亲的自杀,以及前面种种沉重的内容,都成为了他在后面与那位“女儿”的若有若无的恋爱关系的巨大阴影。这样以来,一次无关紧要的相亲,一个年轻人正常的生活内容,便被附着上了沉重而复杂的内容——让平淡无奇的故事情境由于说明性材料的作用而具有了重要性,这是小说趣味的第二个来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