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小说趣味的来源(一) (第2/3页)
物。人物是产生小说趣味的重要因素,我们将在后面详谈。 其次,阐发主要叙述目的,亦即故事情境的构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篇成功的小说没有主要叙述目的的存在,年代久远的作品如莫伯桑的《项链》、都德的《法语课》,近一些的如海明威的《杀人者》、毛姆的《雨》。即使是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和《邱园纪事》,也同样有着强烈的主要叙述目的,只不过,这两篇作品中的角色是叙述者自己,而叙述目的则是叙述者的主观目的。这是现代主义小说对叙事手段的改进,到如今也已经成为传统了。 第三,便是要引进说明性材料。这是个容易被初学者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技术。对于任何一部小说来讲,读者是从何处了解到你的角色的身份、性格特征与个人历史等相关内容的?是说明性材料;你又是如何让读者发现这部小说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是说明性材料;主要角色为什么要去完成主要叙述目的?是说明性材料;主要角色在生活中有无数选择的可能,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一个主要叙述目的呢?是说明性材料;主要角色如果不完成主要叙述目的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而他完成这个主要叙述目的又将面临多么严峻的考验?还是说明性材料。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说明性材料,是一个小说家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因为它往往无法描述,不得不求助于最没有文采的叙述。而让说明性材料产生阅读趣味,则又是更大的难题。这也恰好说明近年来我国的中短篇小说为什么会放弃描述,而一窝蜂地选择了叙述文体的原因。 讲了这么许多,那么,故事情境又是什么东西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不得不去做某件事。我之所以要用主要叙述目的和故事情境这两个概念来说明这同一件事,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对同一内容表述了两个侧重面,主要叙述目的倾向于情节和行动,而故事情境则意味着更多的美学与伦理的意义,这是同一个事实所负担的无法分割的两种责任。此事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有许多作品正是因为没有在开端部分设计出一个很好的故事情境,就只能在编辑的废纸篓里安身,或是无声无息地发表并无声无息地消失。 方才我们讲,故事情境就是一个人不得不去做某件事。这件事也许是去求爱,或是要拯救某个人乃至全人类,或是要做出一个关乎个人命运的重大决定,或者是去复仇,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实现某种野心,不管这个人或这件事多么伟大或是多么渺小,这个目的对这个人物都必须是至关重要的,关乎生命、前途、理想、道德等一切我们所能想到的重大内容的一部分。 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故事情境的生成方法 比如“上任”,一个人做官了要去上任,这显然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内容,不足以成为小说。那么,如果我们让一个“前任土匪”做了官前去上任怎么样?我们只是将主人公的身份略加变化,于是文学意义便出现了。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在写作,我们选择的唯一标准只有“文学性”一条。而在这个时候,读者也必然会对这位特殊身份的官员产生好奇心,注意,读者的好奇心是小说趣味的发端,不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小说的趣味性便无从谈起。 然而,仅此一点不足以支撑小说的开端,于是,我们不妨给这位官员增添几位助手——同样是“前任土匪”,是以往平起平坐的同伙。于是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就会嗅到“同谋”或是“伙拼”的味道,就会产生期待,这样,读者的注意力便被短暂地保持住了。 对读者的期待是绝不能忽视的,否则必将会被他们抛弃。于是,我们不妨再使出第三招——强加给这伙前任土匪的任务是必须去捕捉现任土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