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节 经籍 (第7/8页)
土,经隶写而整顿者,实无几种。惠怀乱后,故简与写本全亡,传于世者,悉皆伪物,过江后人之所说,正与明代之伪本同也。《隋书·律历志》云:梁武帝时,犹有汲冢玉律。候气。此语之不足信,观下论诸古物而可知。又非特如此汲冢果曾得玉律,抑治乐者妄为此说以自张,亦正难言之矣。 《梁书·萧琛传》云:天监九年,出为江夏大守。始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赍一瓠芦,中有《汉书序传》。僧云: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刘之遴传》云:范得班固所上(《南史》作撰。)《汉书》真本,献之东宫。皇大子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具异状十事。其大略云:“案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又案古本《叙传》号为《中篇》,而今本称为《叙传》。又今本《叙传》载班彪行事,而古本云稚生彪,自有传。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不相合为次,而古本相合为次,总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次《帝纪》下。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秩中,古本诸王悉次《外戚》外,在《陈项传》前。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云: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古本《述》云:淮阴毅毅,杖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骧。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雅诂,而今本无此卷也。”案改外戚为后妃,以次帝纪,类聚诸王,以次后传,晋后乃有此例,显为后人所改。音义亦必后人所附。《韩彭英卢胡述》,盖不满旧文者改之。其事皆显而易见,而旧老相同,顾信为班固真本,当时论古者之无识,可见一斑矣。 《晋书·郭璞传》云:元帝初镇建业,王导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东北郡县有武名者当出铎,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其后晋陵武进县人于田中得铜铎五枚。历阳县中井沸,经日乃止。及帝为晋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会稽当出钟以告成功,上有勒铭,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大兴初,剡县人果于井中得一钟,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有古文奇书十八字,云会稽岳命,余字时人莫识之。《齐书·陆澄传》云: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梁书·刘显传》云:魏人献古器,有隐起字,无能识者,显案文读之,无有滞碍。考校年月,一字不差。高祖甚嘉焉。《南史·何承天传》云:张永尝开玄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宋文帝以访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时三台居江左者,惟甄邯为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永又启冢,内更得一斗,复有一石,铭大司徒甄邯之墓。《魏书·祖莹传》:孝昌中,于广平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大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此等皆藉文字以辨古物,以时人识古字者之少,(见第一节。)其信否殊不可知也。藉器物以考古事者,亦间有之。如《梁书·刘杳传》云:尝于沈约坐语及宗庙牺尊。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复此器,则不依古。”杳曰:“此言未必可按。(《南史》作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酒。顷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牺尊,作牺牛形。晋永嘉中,贼曹嶷于青州发齐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为牛象。二处皆古之遗器,知非虚也。”约大以为然。其一事也。其时发掘之事,皆出于偶然。其有意为之者,则多在古墓。汲冢即其最大者。齐文惠大子镇襄阳时盗发古冢,陈时征北军人于丹徒发郗昙墓,亦其事也。见第一节及第六节。 《晋书·惠帝纪》:元康五年,十月,武库火,焚累代之宝。《张华传》云: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履等尽焚焉。(《五行志》略同。《刘颂传》云:武库火,颂弟彪,建计断屋,得出诸宝器,盖亦微有所出。)王莽头经汉末大乱,是否尚存,已属可疑,孔子履何由得之?汉高斩蛇,事本乌有,剑更不必论矣。天家掌故,有同东野人言如此。《齐书·竟陵王子良传》:升明三年,为会稽大守。子良敦义爱古。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孔稚圭传》:父灵产,大祖饷以白羽扇、素隐几。曰:“君性好古,故遗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