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一百五十章 因俗分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 因俗分治 (第2/3页)

觉得,韩藏明的‘胡汉分制’之策,当真高妙。”

    朴丽娥叹息道,“殿下,韩藏明的‘分制’之策并不新奇,真正高妙的,是汉文化中‘君臣父子’之间的巧妙联系罢。”

    太子也叹息了一声,“孤怎么解释,你都仍旧觉得‘推举’比‘世袭’强,对吗?”

    朴丽娥道,“殿下,若是辽太祖维持‘推举’制,至辽世宗时,毋需‘二韩一康’,只须承袭‘推举’,就足以让支持‘汉化’的君主名正言顺地掌权了。”

    太子道,“你还是没明白孤的意思。”

    朴丽娥低了低头,“奴婢愚钝。”

    这时,刚才向太子禀报消息的内侍又进来了,同先前一样,对太子耳语了几句,再行礼退出门外。

    太子道,“福嗣王叔向太皇太后请了安,又被父皇召见,去了紫宸殿。”

    朴丽娥道,“嗯,是么?”

    太子道,“是啊。”太子顿了顿,转而又接上先前的话题,“其实,若是奉行‘推举’,支持‘汉化’的君主,就更加没有机会掌权了。”

    朴丽娥听了,不由问道,“为何?”

    太子笑道,“因为当时的那种政治环境下,支持‘汉化’的汉臣与君主,根本无法参选,又如何靠‘推举’,名正言顺地掌权呢?”

    朴丽娥道,“可‘推举’秉持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后唐与后晋被大辽攻灭后,归顺契丹的汉人与汉臣已经占了契丹总人口很大一部分,若是将支持‘汉化’的一方排除在‘推举’制外,难道不会引起民族冲突吗?”

    太子悠悠道,“简单得很,孤若是大辽掌权的草原贵族,就将归顺的外族人全部定为‘少数民族’。”

    “无论人口多少、风俗远近,都作为‘少数民族’,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名,只象征性地给‘少数民族’中的少量‘族人’参与‘推举’的权利。”

    “一旦奉行这样的‘推选集中制’,掌权的契丹贵族,就能名正言顺地将外族人完全隔绝于国家的政治领域之外了。”

    朴丽娥闻言,不禁一怔,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道,“殿下,您真是……太聪慧了。”

    太子瞧着朴丽娥有些呆呆的模样,不由又笑了起来,“你忘了,孤是汉人,像‘推举’这样‘文明的政治游戏’,再没有哪个种族能比汉人玩得更好了。”

    朴丽娥心中感想万千,“这样说来,韩藏明其实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帮助汉人罢?所谓‘一国两制’,表面上是以契丹为尊,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向契丹部族灌输‘先进’的汉文化罢?”

    太子抚掌道,“正是这样,现下,你可明白孤的意思了罢?”

    朴丽娥点了点头,“谢殿下教诲。”她顿了顿,又道,“殿下,看来这‘辽国’一题,您本不须奴婢建言。”

    太子抿了抿唇,朝朴丽娥展颜一笑,“其实,孤寻这个由头,就是想同你一道说说话。”他轻声道,“今天是七夕呢。”

    ——————

    ——————

    1二韩一康韩知古、韩延徽、康默记

    2韩藏明是韩延徽

    3“秉节弗挠”

    公元907年,刘守光囚禁父亲刘仁恭,自立为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掌权后连年征战,实力日渐衰弱,想结契丹为后援,就派遣韩延徽出使辽国,在面见耶律阿保机的时候,因为韩延徽坚持不肯向阿保机行跪拜之礼,惹得阿保机大怒,将他扣留下来,让他到野外去放马。

    《资治通鉴》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劝谏说“此人自持cao守,不屈不挠,是个贤士,为什么要让他去放马,让他受窘迫和侮辱呢?应该礼遇于他啊!”阿保机觉得述律平的话很有道理,就召见韩延徽并跟他交谈,韩延徽的言论深合阿保机的心意,当下就下令让韩延徽参与军事谋划,成为阿保机的主要谋士。

    《辽史》述律后谏曰“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

    4“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这句出自《世说新语》中“蔡洪赴洛”的典故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xue。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