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以浆代酒 (第2/2页)
道了,何必要来这么一出呢? 于是他向身边的两位哥哥问道,“方才父皇所说的到底是何典故?” 安文笑道,“‘为穆先陈醴’典出《汉书》,‘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招刘共藉糟’语出《晋书》,‘枕麴藉糟’。” 王杰低头想了一分钟,才恍然大悟,“父皇用此诗句,是表示东郡对华傲风俗的尊重和包容之心,使者用此典故,是回敬东郡的好意,以示和睦?” 安庆点点头,“此诗句源自乐天居士的《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并序》,白乐天深受佛教影响,每月奉行“十日斋”,常以三勒浆代酒。因此,用三勒浆代酒,也有尊重佛教之意,而元昊国教为佛教,饮尽此物,也意寓东郡遵守《天潼关之盟》,东郡、华傲、元昊三国共陈边境、互不相犯。” 王杰赞叹道,“父皇真真仁厚礼贤,竟能想出用三勒浆代酒的点子来。” 这句话一出,安文和安庆同时安静下来,谁也没立即附和,过了好一会儿,安文才道,“四弟这句话可别再说了。” 王杰刚要问为什么,就听安庆干笑一声,“这是太子知道礼部的难处之后出的主意。” 王杰一惊,他看向太子的方向,不过离得远,只看到太子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专席上,跟着安懋举杯。 王杰不禁在心里感慨这古人就是早慧,十二岁的孩子就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殿下真是……” 这时安文和安庆同时看了过来,王杰又是一惊,不禁住了口。 太子年仅十二岁就这样的聪慧,安懋看在眼中,不知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 ———————————————— 1《古兰经》第五章第90节“信道的人们呀,饮酒,赌博,拜像,求签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你们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 2“造三勒浆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以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二升,调熟,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唐代韩鄂《四时纂要》 但是三勒浆应该是八月份合成的时候最好喝,这有点bug,不过可以忽略。 3婆罗多国《阿育吠陀医经》就是印度的一本医典,三勒浆是唐代的时候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法出波斯是《唐国史补》的记载。 庵摩勒,拼音ānolè。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果实。 毗梨勒,拼音ililè。树像胡桃,果子形状也像胡桃。核圆短没有棱。主治风虚热气,可暖肠腹,止泻痢。研成浆染须发。 诃梨勒,亦作“诃黎勒”,拼音hēlilè。1梵语haritaki,意译为柯子。常绿乔木。果实可入药,因此目前主要指其果实。 4“为穆先陈醴,招刘共藉糟。”的典故文中已经说了,这个“招刘”是指“刘禹锡”。 “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楚元王名刘交,穆生为鲁人,是楚元王所敬重的好友之一,他们常饮宴聚会。因为穆生不嗜酒,于是楚元王尊重他,每次宴饮都要专为穆生准备好一种称为“醴”的类酒的饮料来替代酒。 醴甜酒也。师古曰醴,甘酒也。少鞠多米,一宿而熟。所以有人认为醴是中国古代的类啤酒饮料。 “枕麴藉糟”枕着酒曲,垫着酒糟,形容饮酒之乐。语出《晋书·刘伶传》“……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白居易写这句话用了两个典故,意思就是,裴度就像当初的楚元王,而自己就是斋戒日聚会中不能饮酒的穆生,而裴度所赠送的三勒浆,就是楚元王为穆生准备的“醴”,饮用三勒浆,没有违犯佛规,却能像饮用好酒一样,可以“共藉糟”喝得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5三勒浆的唐朝配方已经失传了。但是元朝的时候御医许国祯再造三勒浆献饮忽必烈。“其光色晔晔,如蒲萄桂醑,味则温馨甘滑,浑涵妙理。”这句话就是形容忽必烈赞赏三勒浆,这句话出自王恽的《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