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浅析己巳之变的实际起因驳一个根深蒂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浅析己巳之变的实际起因驳一个根深蒂固 (第4/4页)

,如朝鲜之例封予王位,双方维持现状,分地治之,明朝统治关内,后金统治辽东,辽西则为双方的缓冲地带。

    然而袁崇焕的立场是后金必须归还东的土地和人民,否则便是没有诚意,如他所说“臣亦不讳言款,即惠徼宗社之灵,还侵地,归叛人,而我存朝鲜,何禅不为”。

    不过,为了争取时间整顿军备,袁崇焕对议和抱着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他希望明廷能和他一道促成议和,但是明廷君臣对于议和讳之莫深,辅臣钱龙锡不敢做主,兵部尚书王洽坚决反对,宁前道孙元化也不赞同,朝廷言官更以谋款弹劾袁崇焕,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袁崇焕以和佐战的策略未能贯彻落实,相反几番的敷衍拖沓却让皇太极急和之心按耐不住。

    崇祯二年二月一日,高鸿中在奏本中称,如果明朝不同意后金的要求,仍然“要人要地”,那么就是“无讲和意”,“此和不必说”,“我无别策,直抵京城,相其情形,或攻或困,再做方略”。

    当皇太极收到袁崇焕要求归还辽东土地、人民的回信,又得知明廷内部反对议和的声音很强大,他就对议和不抱希望,决意对明发动报复性的战争。

    崇祯二年六月,皇太极下谕诸贝勒大臣“从前遣白喇嘛向明议和,明之君臣,若听朕言,克成和好,共享太平,则我国满汉蒙古人等,当釆参开矿,与之交易。若彼不愿太平,而乐于用兵,不与我国议和,以通交易,则我国所少者不过锻帛等物耳。我国果竭力耕织,以裕衣食之源,即不得锻帛等物,亦何伤哉。我屡欲和而彼不从,我岂可坐待,定当整旅西征。师行时,勿似先日以我兵独往,当令蒙古科尔沁、柯尔克、扎鲁特、敖汉、柰曼诸国合师并举”。

    七月十六他致书大明国诸臣,对明朝大加斥责,威胁发动战争来报复,这其实就是发出了“己巳之变”的战争宣言。

    己巳之役,后金兵之所以能绕过重兵驻守的宁锦防线取道蒙古入犯蓟边,很重要的原因是碦喇沁蒙古的降金并充当后金向导。

    启祯之交,漠南蒙古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察哈尔林丹汗下属敖汉部、奈曼部因与大汗结怨,又怕后金来攻,遂归降后金,以此引起了山南察哈尔其他部落的纷纷不安,要么选择远避,要么选择投降后金。

    敖汉部、奈曼部离开宁远、锦州边外的住牧地,东投后金,使得宁、锦防线北边的屏障渐稀,其侧翼的防护作用受到削弱。正如王之臣所说,“西虎自都令等东投奴贼,北边行六七日,閬无一夷,则我之肩背皆受敌之地也”。

    其次,更严重的是察哈尔本部林丹汗西迁,与右翼蒙古各部争战,这给当时辽东的军事形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碦客沁部向明朝寻求援兵,但是明朝却未能伸出援手,为了抵抗强大的林丹汗,他们只能向后金求助。

    崇祯初年二月、五月,皇太极两次派兵出征阻扰后金与碦喇沁部联合的岭南阿拉克特部,打通了与碦喇沁部的联系。

    八月,又与碦喇沁部正式定盟。

    在盟约中明确规定,碦喇沁部在明金战争中必须属于后金阵营,并联盟对抗林丹汗。

    九月,以后金为主盟,科尔泌、碦喇沁、敖汉、奈曼及柯尔克等部为盟友的对林丹汗作战联军第一次会盟出征,虽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却也加强了盟友间的联系。

    漠南蒙古的这种形势变化使后金受益匪浅,而对明朝特别不利。

    原本广宁失陷后,辽河以西,柯尔克五部住牧于辽河河套,察哈尔八部住牧于柯尔克部以西,广宁、义州、锦州诸堡塞外、大兴安岭南北,其中部属敖汉部直义州西北边五百里而牧,奈曼部直戚家路大定、大茂等堡四百里而牧,阿喇克掉特部直广宁西北离边七百里而牧,多罗特部值锦州西北边五百里而牧,作为宁锦侧翼的藩蔽,受明朝抚赏。

    然而自敖汉部、奈曼部东投后金,对明恭顺的岭南阿拉克掉特部及多罗特部被后金翦灭,辽西势力最强的外援林丹汗又率岭北察哈尔部举国西迁,宁锦防线的侧翼完全虚空,河西形成明朝独立对抗后金与左翼蒙古联盟的不利局面。

    而察哈尔西迁与右翼蒙古的争战,使得碦喇沁部、土默特部等纷纷倒向后金,寻求支援,以后金为盟主,漠南蒙古诸部为从属的联盟逐渐形成。

    后金与碦喇沁部的联盟使取道蒙古的战略计划具有了可能性,而碦喇沁本部台吉布尔葛图又因为熟悉贡道,充当后金进兵的向导,这使皇太极的绕道征明进行得相当顺利。

    除此之外,真假参半的《东江疏揭塘报节抄》被广泛利用,并被有些人无条件地据以立论,结果必然出现盲目吹捧毛文龙,极力将毛文龙塑造成抗金英雄的倾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