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浅析东江斩帅之计吾崇焕有言,大丈夫 (第2/4页)
司主事宋献加升户部山东清吏司署郎中事,专管东江饷司事务,暂且驻扎觉华岛。 崇祯一一依允。 东江海运原由天津、登莱候风发送,较为便利。改运道于觉华岛之后,东江的钱粮、器械俱由山海关运至觉华岛转舟运,天津的粮米也由静海、滦乐运至觉华岛。 在觉华岛登舟后,沿着辽东半岛海岸线,经过南信口、北信口、双岛,到达中转站旅顺,再沿着登莱运道驶向皮岛诸岛。 这条北岸的觉华运道比南岸的登莱运道费力得多,并不是理想的运道,问题主要出在觉华至旅顺这一运道西段。 与从登莱到旅顺相比,从觉华岛到旅顺运途迂远,因而所需运价更多。而且海路更加艰险,据朝鲜使臣称,从旅顺口绕过铁山嘴,向北行至觉华、宁远,“所经水路,风涛倍险,利涉难期”,“所经铁山嘴一带,巨浪接天,绝无岛屿,多藏暗礁,险恶无比”,“自石多山至宁远卫,海路四千余也,由海路而往,有往无还十常二三也”。(《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20) 此外,风势难候,容易愆期,且沿途没有可泊船的岛屿,因而运期也要更长。 毫无疑问,觉华岛运道对于东江的海运接济是很不利的。 因而,对于改运道一事,朝廷上下多以迂阻为疑虑。 为了配合这个供饷运道,袁崇焕又主张将朝鲜的贡路改由经觉华、宁远登陆,从山海关进京,而不是天启年间的从登州登陆,经过山东平原入京。 东江商业既是军民日常生活所必藉,也是毛文龙等上层将官的利源,登莱申严海禁之后,商船畏法不来,召买不行,物货难通,军民嗷嗷待哺,供应一断,东江真成绝岛,可以说是栏喉一刀。 袁崇焕采取这种非常凶狠的铁腕手段,其目的一方面是要将东沿海的航运权和海防事权掌握于手,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垄断登津粮米,禁除东江商业,切断东江的经济来源,来迫使毛文龙就范,服从节制。 如他所言“设文臣以监之,然不以道臣,以饷司者,使其将若兵有所利无所疑也;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以张继善横绝旅顺,外人不得入其军,臣改贡道于宁远者,欲籍此为间,所以图之也”。 然而,生性悖傲的毛文龙已经割据一方,他如何会轻易屈从受制,何况又是以如此狠戾的制裁手段? 他咬牙切齿,愤愤不平,因而于三月十三上兵变难弭一疏 “然各岛兵丁正月早已绝粒,赊借客粮,寻挑野菜度日。 不意三月初七日,见督师尚书策画东江事宜一疏,欲以东江钱粮器用俱从关门起运,至觉华岛登舟,由旅顺以至臣处,而津运粮料亦由靖海以及觉华岛,俱经督师衙门挂号,方许出海。 臣读毕,愁烦慷慨,计无所出,忽闻哭声四起,合岛鼎沸,诸将拥进臣署,言兵丁嗷嗷,以至今日,望粮饷到,客商来,有复辽之日,各还故土。 谁知袁督师将登州严禁,不许一船出海,以致客船畏法不来,且山东布政司钱粮及青登莱三府官粮竟无影响,故尔各兵慌忙,云是‘栏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况兼饥饿无飧,不得不苦,不得不哭’。 臣急谕以有粮饷有,毋得轻听谣言,多方慰抚,哭声始得稍息。 至初八,纷纷群聚,竟续宁远揭竿之状。臣怒发上指,请旗责谕各营将官,不能禁约兵哗者,将官立斩。 是日虽得不哗,而人心不一,从此变矣。 至初九日,家丁急报兵聚海边抢船杀人,臣即亲带数十骑,驰至海边,而降丁与辽兵争船,已先血刃相杀,幸得潮来长满。 臣至厉声,而人俱下船,慰以前岛移米分给,复诱之以官粮米随来,男妇万余,跪哭震天,云非我等不忠不义,实是各要逃活性命’。 臣亦怜泣,抚之,独恨降丁无状,立刻查出,为首二名枭示,军中方得稍定。 臣还署自悲,不知几时得米。臣思绝粮兵变亦死,死而不得其法,人犹笑臣无用,臣敢题明海上必不可禁,然后就死于一军之前,庶可代十余万生灵也。 臣观督臣疏中语意,似乎疑臣不受节制,故欲申海禁而通辽海方为合力、为有用,臣感督臣爱国之忠,而画东江之事未妥也,节制东镇之法固善,而接济饥军之着未便也。 夫臣为辽官,分为督臣下属,不待督臣之图谋也,而关宁、东江原是一家一事,督臣与臣安是一身一心,指示自然追逐,法令自然遵行,何在粮饷、船只经由挂号为合力也? 船从关门至觉华岛,由旅顺,督臣言似容易,独不知登州至旅顺,止用西南风,或西风半日,便可早到。 数年往来如织,臣犹以为迟。 若关门至旅顺,道路湾曲,候风不等。关门必得正西风,两日从牛头河、大沙河至长山等,又要西南风,半日方至觉华岛。 复进宁远挂号,又得西北风一日,可至籍连岛。又要正南风,半日方抵旅顺。风至宜东、宜西、宜南、宜北,可计日而待乎? 藉得勤劳运官忙忙催趱,一年仅得一运,欲求再运,必不能矣。 运十万,所至止满六七万,余俱报以漂没,臣欲回其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