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 (第1/2页)
没等唐昭说话,三花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唐曜你是不是要挨揍?”
小虎子吐了吐舌头,捂着嘴直笑。这时,唐昭拿着绣好小老虎的窗帘过来,跟沈晏清一起挂在窗上。
小孩儿美得呀,鼻涕泡都出来了,突然又想起件事:“沈知青,给,这是七块钱,上次我和我二姐跟你借的,工业券等以后换到了再给你。”
“好,我收着。”
唐昭道:“差点儿忘了,我那儿有工业券,我帮虎子还你。”
“那你别拿出来了,反正我还得求你帮忙收着。”沈晏清说完,转手把七块钱也塞到唐昭手里:“你知道,知青点没地方放。”
唐昭气道:“你有完没完了?”
“还有个书包,你也一起锁柜里行不?”
虎子仰着头,拽拽沈晏清的衣角:“沈知青,我不嫌你麻烦,等我的炕柜做好了,你有啥重要东西我都帮你锁。”
作者有话要说: 在大半夜暗戳戳地更新 ̄
28、大工厂就是豪横
接下来的几天, 沈晏清和唐昭往返于丰盛县城和大旺村之间,不知不觉,刷墙工作进行到尾声。
这天,两人刷了最后一遍颜色, 县委知青办主任、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宣传科科长前来验收。
县政府门口是一幅巨大墙绘, 画上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有穿白大褂的医生, 有戴安全帽的矿工,还有拿课本的教师……整个画面构图考究, 色彩鲜明, 画作下方写了十六个大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从大门口进去, 整个县政府大院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气质。每一面墙壁、每一行标语都被精心设计过, 美观而又恰到好处, 不繁杂、不突兀、不喧宾夺主。
几位领导夸个不停:“林业局这面墙真好,有松,有鹿,有远山。”
“你们知青点这个也不错,画了一列火车,这些小青年朝外面招手呢。”
“可不,笑得多灿烂, 旁边配的字也挺好——到农村去,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条标语厉害:□□健,君子自强不息。”
……
几人一路夸赞,最后, 宣传科的马科长将沈晏清和唐昭请到办公室,干事小王给倒了茶。马科长请二人落座,面上笑容可掬:“沈晏清同志, 你在省报上发表的文章得到县委领导的重视,我看了好几遍,文笔极好。真是没想到,新一批知青有这么优秀的人才。”
沈晏清的回应很官方:“马科长,您过奖。”
“县里目前是这么个情况,咱们没有报纸,所有的宣传都是靠广播站。除了上级部门送来的新闻,其余的稿件都是县里通讯员写的。我们通讯员的队伍还在建设,你愿不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为县里的百姓工作?”
马科长讲出这番话,沈晏清并不意外,这也符合他给自己规划的下乡发展路线。既然来到这里,总要尽可能为自己寻求一个舒服的生存方式。
广播是这个年代最普遍的宣传媒体,大到上级的重要精神、指示和决策,小到丰盛县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每天三次的广播来传播。
广播站的很多稿件,是由被称为“笔杆子”的通讯员完成的。通讯员采集新闻,写成文章,还要奔波各处传递稿件。
公社的新鲜事、工厂取得的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