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1/2页)
但他知道,刘伯温肯定知道。 所谓‘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刘伯温号称未卜先知,这会儿也该察觉到危险了。 然后朱桢便决定赌一把!然后让刘伯温的强大联想功能,自动去找答案。 看刘伯温的反应,他似乎是赌赢了。 …… 意外的,刘伯温没有再问下去,便答应了如果长阳宫的人来问,可以勉为其难帮他做个证。 但仅限于对长阳宫的人,此外一概不认。 朱桢对此已经很满意了,道谢行礼,准备离去。 谁知他转身之际,却听刘伯温提醒道:“回去抄一百遍学规,明日带来,不得延误。” “呃……”朱桢眼珠子直转。 “休想找人代写,你那狗爬字体自带防伪。”刘伯温无情浇灭了他的念头。 “先生,俺肯定抄不完的。”朱桢垮下小脸。 他这都是在说大话了,其实他根本不会写毛笔字…… “按照学规,完不成是要打手的。”刘伯温提醒他。 “多少下嘛?” “少一遍一板子。” “那就一步到位,直接打吧。”朱桢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就不信他真敢打。 “左手。”刘伯温拿起戒尺。 “哦。”朱桢换成左手。 “殿下,老臣问你最后一遍,后悔还来得及。”刘伯温撸起袖子,攥紧了戒尺。 “不后悔,先生,你打吧……” ‘啪!’ “哎呦,卧槽,你真打啊!” “废话,老夫已经忍你很久了!” ‘啪!’ “哎呦,老师饶命啊,疼死俺了……” ‘啪啪啪……’ …… 万安宫,西稍间。 灯下,汪德发一边给殿下上药,一边埋怨道:“这刘先生也忒狠了,殿下还这么小,他也能下的去手。” “他已经手下留情了。”朱桢呲牙咧嘴道:“只打了十下,还有九十下先挂账了。” “唉,历朝历代,也就我大明的皇子,还能挨臣下的打。”汪德发叹气道: “记得有一回,有个叫李希颜的,用笔管把秦王打得脑门子乌青,让皇上看到了十分生气,要跟他算账。皇后娘娘却阻拦说,‘先生以圣人之道教咱儿子,这是大好事儿,你怎么能发脾气呢?’” “皇上听了这话,就真消了气,反手又揍了秦王一顿,还赐给大本堂一根戒尺,让先生以后放开了打。唉……” “原来如此。”朱桢也叹了口气,还是吃了不知情的亏。要知道先生有‘尚方宝剑’,他就不头铁了。 但挨都挨了,也只能下回注意了。楚王殿下就是这么大气…… ‘艹,早晚得打回来。’ 朱桢暗骂一声,终于想起正事儿。“对了,德庆侯是哪位?” “他叫廖永忠,已故郧国公廖永安之弟……”汪德发轻声答道。 “哦,是他呀。”朱桢使劲一拍额头,这人他知道,牛的很。 大明水师的前身巢湖水军,便是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一手组建起来的。 廖永安被张士诚杀害后,廖永忠便是巢湖水军一系的带头大哥,而且他作战勇猛,功勋卓著,在将星璀璨的大明朝,绝对名列前茅。只有徐常二位能稳压他一头。 朱元璋还亲笔题写了‘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悬挂在他的家门外,以称颂他的不世之功。 可能有人要问了,他这么牛为何只是个侯,却没捞着封公? 因为一段非常著名的黑历史…… 在大明建国前,朱元璋派他前去滁州,迎接名义上的天子——小明王韩林儿回应天。 结果半路上座船倾覆,小明王淹死了。但廖永忠却平安无事。 朱元璋因此归罪廖永忠。所以到大封功臣时,他对众文武道: “廖永忠功劳极大,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 而且做事明明白白的朱老板,还把这段话刻在了赐给他的免死铁券上……朱老板是很会给人添堵的。 这就是朱桢对廖永忠的全部印象了。 哦对了,廖永忠还是朱老板干掉的第一个功臣。 朱桢想到,说出‘德庆侯’三个字后,刘伯温那难看的脸色。不禁猜测,难道廖永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