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氏族 第120节 (第1/3页)
这也是赵玄极在皇帝面前的说辞,只有这样,宋治才会答应将萧燕放回去。 如果可以,赵宁自然不想让萧燕活着离开大齐,但各方各城北胡细作的力量必须拔出,他又必须借萧燕的口说出来,这样他就又必须以保住萧燕的性命作为交换。 不过这是感情上的想法,从理智上说,萧燕自然是要放回去的,不然天元王庭这个莫须有的jian细,就没人告诉天元可汗。 若是天元王庭因为追查jian细的事,而引发了大人物之间的人人自危,亦或是其它混乱,那就是再好不过的结果。 这对接下来的草原战争有利。 也符合赵宁的计划。 这也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区别只在于,这种混乱会有多大,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 事情的发展不出赵宁所料,萧燕最终招认了她在大齐北方各城的细作力量。 随着北胡jian细案尘埃落定,最终在朝堂上公布,此事很快在燕平城乃至整个大齐传来,于是民间舆论沸腾。 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但凡是稍微有点是非观的,都在唾骂天元部族的险恶用心,纷纷叫喊着必须发兵灭了他们。 很长一段时间内,百姓们在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件事。 大家说到激动处,有人拍桌子指着北方破口大骂,有人捶胸顿足情不能自己,还有人教育自家的年轻人,准备抡刀子上战场。 在大齐国内,普通人平日里为了衣食住行,都要拼尽全力乃是忍受各种压榨,但齐人对国境之外的蛮夷的优越感,是刻到了骨子里的,他们绝对不允许胡人觊觎大齐江山。 大齐皇朝沉寂百年之久的奋武之风,因为这件案子,陡然苏醒了一大截。将门作为军队骨干、脊梁,因此声势大涨。 而将北胡细作揪出来的赵氏、魏氏、韩式等将门家族,包括大都督府与巡城都尉府,更是受到了平民百姓的一致夸赞与拥护。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门第陷害赵氏的案子,到了结案的时候。 第一五五章 人各有命(上) 皇朝大事,朝廷都会明发邸报,北胡jian细案如此,门第构陷赵氏案同样如此。 眼下的大齐,虽然是封建皇朝,但皇权还没到达顶峰,有世家大族制衡,皇帝无法为所欲为。所以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准确记录在《起居注》里。 就连皇帝,对史官的差事都无法干涉,更不能自己去看《起居注》,史官怎么记录皇帝,那完全是史官自己做主的事。 所以司马迁写的史记,能把汉武帝那样的千古一帝气得半死,而以汉武帝无双的个人威望,都无法篡改什么。 天下要是没了世家大族制衡皇权,官员成了只能依附皇帝的奴才,史官成了皇帝的应声虫,皇帝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时候,史书也就失去了可信度。 总而言之,眼下的大齐,任何朝堂大事都是遮不住的,国政透明度很大。 门第构陷赵氏案结案后,一应情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在市井中传开。 一时之间,不仅郑氏、吕氏族人走在大街上,都会被认出来的市井百姓扔烂菜叶,徐氏等门第的其它显赫大族,也总是被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不仅如此,市井茶楼的说书先生,还自发编纂了许多传奇故事,讲述宰相徐明朗、兵部尚书庞清德、御史大夫郑泽贤等人,是如何狼狈为jian,残害忠良。 这就导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门第官员非必要公务,都不愿在市井中露面,年轻的纨绔公子们,更是被勒令不得出门。 平康坊各个青楼的生意,因此受到不小影响,这可让那些最喜欢士子风流的清倌儿们,一度幽怨的整日精神萎靡。 而以赵氏为首的将门,则被说书先生们大肆褒奖,说他们忠贞不屈,无惧jian邪。 其在遭受种种不公与诘难的情况下,是怎样恪尽职守,克服重重苦难,将北胡细作抓了出来,最终让徐明朗等门第文官颜面扫地的传奇事迹,更是广为流传。 最后,大齐的皇帝陛下,一定是神明神武的,他洞察世事,最终查明了赵氏蒙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