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13节 (第2/3页)
将城外一座宅院赐其作吴王府。” 于谦听闻之后,显然很是吃惊。 朱文奎起身走向杨士奇、杨溥,笑道:“两位先生,文奎也算是你们的弟子,不敢说聪敏过人,但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经历过不少事。眼下孤要南下,就不要阻拦了吧。” 杨士奇、杨溥对视了一眼。 这话说得很清楚,他朱文奎不是傻子蠢货,不会犯低级错误。 那为何他又要在这个时间点出京师南下? 杨士奇沉思一番,最终选择了退让,从袖中取出几张宝钞,道:“殿下既然要南下,想来会路过扬州吧。那里有家固镇藕粉,还请捎带一些回来。” 杨溥无语,太子是去游历地方的不是带货的,你个杨士奇搞什么…… 朱文奎也没拒绝,收下了宝钞,给两人说了几句,便带于谦等人上了火车。 杨溥、杨士奇、温征道等人于站台目送火车离去。 温征道忍不住问杨士奇与杨溥:“为何不留?一旦吴王得势,朝中必分两派,到那时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 杨士奇无奈地摇了摇头,对温征道说:“太子自有安排。” 杨溥凝眸,看着远去的火车,感叹了句:“恐怕这是皇上与太子演的一出好戏。” 温征道不明白,什么好戏也不应该动摇东宫吧。东宫是国本,直接动摇国本了。 火车开始加速,咣当咣当的传动声传入车厢。 于谦没有心思欣赏眼前雅致的车厢,也没心思品茶,观望窗外风景,只是看着朱文奎,但只过了不到一会,于谦便兴奋起来,看着不断倒退的房屋、树木,感叹道:“火车好啊,虽没有风吹在耳边,可也能感觉到在快速前进。” 朱文奎笑道:“父皇说,火车在催人跑,催人奋进。” 于谦点头:“确实,匠学院还在研究改进蒸汽机,希望可以加快火车的速度。再过个五年十年,说不得我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去金陵、杭州。” 朱文奎同样憧憬着未来:“到那时,就在火车里安装上床榻,睡个两夜便到了。兴许,用不了十年。” 韩夏雨看着说笑的两人,眨了眨眼,对于谦问:“小谦子,你是太子的好朋友,为何不担心他?” 于谦对一口一个“小谦子”很是头疼,却也不敢得罪韩夏雨,只好说:“太子又无事,何必要担心。” 韩夏雨莞尔:“可你刚上火车时不是这样想,愁眉苦脸的样子谁都能看出来。” 于谦言道:“之前没想明白,现在想清楚了,自然不需要愁苦。” 韩夏雨追问:“想明白什么了?” 于谦看想朱文奎,见他嘴角带着笑意,便说道:“想明白太子是太子,大明只有一个太子。其他皇子只是藩王,而藩王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其一,居留金陵或京师,无所事事。其二,海外封国,开疆拓土。二皇子的未来,很显然已经被皇上与太子确定。” 朱文奎笑了,微微摇头,纠正道:“你说错了,二弟的未来不是被父皇与我确定,而是二弟他自己选择好了。”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市井文化,四大名著 通州码头几乎被船塞满,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汇聚在这里。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南方向北漕运的终点,这里的码头不到两年时间便超过了徐州、淮安、扬州等地,成为了仅次于金陵龙江码头的第二大码头。 想要取代龙江码头并不容易,那里毕竟有着长江作为依托,南方多少货物走走停停,都需要在那里停靠。 安全局提供了船只,载着朱文奎、于谦等人一路南下,顺路还去看了繁华的天津港。 经过多年营造,天津港已成为大明第一港,不仅驻扎有最强的东海水师,还修筑了大量民用码头,供南方海船停泊。 随着大明对定远行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