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43节 (第1/3页)
移民困境,很可能会因此而得到突破。 茹瑺没有说话,丁景福也不敢擅作主张,一时之间房间内陷入寂静。 杨溥突然说道:“常大管事想要筹建晋商商会,调动晋商力量推动移民之策深入民间,这是极好之事……不过,晋商商会是不是与英烈商会一样?” 常百业瞳孔微凝,惊讶地看向杨溥,自己一直都没怎么在意这个连上桌吃饭资格都没有的人,但现在看,此人睿智、敏思还超茹瑺! 而且自己似乎还看走了眼,虽然这个人站在茹瑺的后面,像极了无足轻重的“狗头军师”,但他竟两次先于茹瑺发问,而茹瑺处之泰然,不以为忤。 很明显,此人身份或许不起眼,但他在茹瑺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一个强劲的人! 常百业深深地注视着杨溥,道:“英烈商会乃是京师之中,为筹建英烈碑、大报恩寺所组建,又侧重军士额外抚恤,为朝廷分忧。晋商商会乃是为移民大业所建,让惠于移民百姓,同样是为朝廷分忧。从这里看,并无不同。” 杨溥摇了摇头,一针见血地问道:“在下询问的是,英烈商会虽是商人所筹建,然有三王节制、约束。而这晋商商会,不知常大管事可想好由谁来节制,还是说,只由你们商人说了算?” 常百业冷眸,眼前的家伙太难对付,他竟然想要染指晋商商会的管理权! 若是如此的话,他日晋商商会到底是听谁的?晋商说了算,还是朝廷说了算?若是朝廷说了算,那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可事已至此,常百业不低头也得低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讨论晋商商会谁说了算的事,而是办不办得起来的事。 若没有朝廷支持,布政使背书,晋商商会成立不了,即便是成立了,以常家眼下的能力,很可能站不稳脚跟,甚至会被其他晋商一脚踢出去。 “既然是晋商商会,自然是以晋商为主……”常百业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然后补充了一句:“但朝廷可以委派官员进驻商会,以行监察、节制之权。” 杨溥微微点了点头,退后不言。 茹瑺听明白了杨溥的意思,他也认识到了晋商抱团可能会威胁地方,所以提出了根治之法,即进驻官员,监察晋商商会运作,对其不当、不法、损害国民利益之行为进行节制、约束,这样一来,至少给晋商商会上了镣铐,不至于让其肆无忌惮。 “此事我还需仔细考虑,你且回去候消息吧。” 茹瑺并没有直接答应常百业。 待常百业离开,茹瑺又与丁景福、杨溥等人商议至四更天,才最终形成决议: 同意组建晋商商会,联名上书,通报朝廷。 也正是从这一天,晋商开始从涓涓细流,汇聚为苍黄黄河,呼啸奔腾…… 第四百零六章 常百业的漏洞 床榻之上,常百业反思着今日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的画面从脑海中闪过。 常百业走到今日这一步,绝不是靠侥幸、投机与小聪明,他有着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始终保持着“三省吾身”的习惯。 人之成长,就是自我认识加深的过程,也是对话自我,解答自我的过程。 自言自语,自问自答,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晋商商会! 这个想法来源于京师,来源于英烈商会,常千里曾与侯西域、渠宝等人商议过此事,但在当时大家都忙着出货,赚得盆满钵满,根本就没有抱团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微商中不仅有沈一元,还出现了两个厉害人物,一个名为胡文义,他把握住了朝廷在各地设置粮仓的机遇,于江西、湖广等地买入了无数船只,低价购置大量稻米,运往徐州、淮安等地,专卖官府。 有人戏言,江中十船有二胡,可见其生意之大。 另一个是周大匠,听名字就知道他的身份,是一个匠户,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