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32节 (第3/3页)
就更加凸显出来。 朱允炆清楚,货币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而解决的条件也越发成熟。 江西,饶州,鄱江西侧。 几座高大的水轮机修建了起来,水流冲击水轮机齿轮,齿轮啮合转动,带动着一根沉重的铁棍升起,至一定高度之后,铁棍顺着圆滚,垂直砸落,叮地一声,铁棍底部凸起的部分,便已砸入底部小小的凹槽内。 铁棍升起之后,匠头吴大胜将浅浅凹槽内的圆形铜币拿了出来,恭谨地交给宁远侯何福,何福拿捏着有些温热的铜币,看着清晰的“洪武通宝”四个字,凝重地问道:“成了?” 吴大胜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了笑意,说道:“按大人所给图纸,试验了近五百次,终于成了。” “可扩大规模?” 何福问道。 吴大胜点头道:“只需加配铁棍,增置水车即可,此法以冲压铸币,较之以往之法大不同,不知是哪位匠人如此奇思妙想?” “匠人……” 何福看着吴大胜,心里也是疑惑万分,给自己图纸的人可是大明皇帝朱允炆,可皇上怎么会懂得这些玄奥的东西? 吴大胜是铸造铜钱的老匠人,看着冲压制备的装置,眼神中充满了惊叹。 前朝货币铸造,多采取的是型范浇铸工艺。 型范浇铸,一开始是平板范浇筑,即制造两个范具,拼合之后浇铸,这也是古代最早的铸钱工艺。 一开始使用的是泥板,在泥板上雕刻出钱型、浇道,一个泥板雕刻一个或两个钱范,但这种泥板材质并不好用,只能使用一次。 总不能为了一枚钱,一天天玩泥巴去吧? 后来才出现了铜范铸钱,可铜范本身的透气性不足,热应力问题不好解决,没用几次,铜范就变形,不能用了。 一边为了打铜钱,一边耗费铜范,这生意也不划算啊…… 于是,智慧的古人改变了平板范浇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叠铸法,而这一门技术自西汉开始,便成为了铸钱工艺的主角…… 第二百七十七章 儿子想夺大汗位? 叠铸法最早出现于秦,在王莽时期达到登峰造极,可一次浇铸百余枚钱币。 王莽“不惜铜,不爱工”,铸钱精美,引动潮流,影响深远,无论是南北朝还是隋唐宋,但凡是追求铜钱“飘亮”的皇帝,都会使用叠铸法…… 元朝就算了吧,纸币为主。 至明,在铸钱工艺上,仍是以叠铸法为主,平板范浇铸为辅。 按理说,叠铸法技艺不错,一次可浇铸百枚铜钱,效率也不算低,似乎没必要引入什么冲压铸钱法。 但吴大胜却很清楚,叠铸法的优越,只存在于浇铸环节,可问题是,叠铸法造钱它不是只有一个浇铸环节,需要先制造泥范,练泥之后,还需要填入铜制范盒,之后需要时间去阴干。 阴干之后,需要合范、烘范,而这也需要时间…… 这还没算雕刻问题,损耗问题。 而冲压铸钱法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叠铸法的范模问题,时间问题,能够凭借强大的冲压力,足以更快捷地制备铜币。 何福很是满意,将手中的铜钱交还给吴大胜,道:“既如此,那就扩大规模吧,皇上等我们很久了。” 吴大胜凝重地点了点头,道:“好,我马上安排匠人。” 何福走出庄园,看着远处严密把守的军士,哈了一口气冷气,自言自语道:“铜富之下,囤铜钱的商人一定会倒霉吧,呵呵,也不知皇上会何时动手,稳定银铜……” 寒风吹过茫茫枯草,起了风沙。 买的里八剌看着桌案上的女子画像,眼神痴痴,魂已飞了出去,直至有人通报太尉求见,才收起画像,准其入帐。 浩海达裕行礼后,道:“大汗,一众部落首领因为买不到盐正在闹事,他们认为大台吉一口气吃下九成盐,是断绝了他们的活路。” “九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