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5节 (第3/3页)

顽不灵,你们告诉我,怎么把朱棣干掉……

    那一年的殿试,谁骂朱棣最凶,谁干掉朱棣的方法最理想,谁最能吹嘘,最能安慰朱允炆受伤的心灵,那他的名次,一定名列前茅。

    只是令人唏嘘的是,这些曾经想过怎么干掉朱棣的人,后来有很大一部分,都跪在了朱棣面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殿试题,实际上便是升迁法宝。

    你都摸准皇上的脉搏了,对症开药不就得了?

    要治贪官,你考上之后,天天上书,直指贪官弊害,要求恢复法家之法,严惩贪官污吏,朱元璋能不高兴吗?

    要辅佐明君,你考上之后,多夸夸朱元璋的太孙,展望下未来前景,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留着你侍奉太孙?

    要干掉朱棣,你就天天骂朱棣,说朱棣的坏话,提意见,怎么能整死朱棣,怎么提,那皇上还不想:

    这小子对我胃口啊,提上来,干大事。

    也不知道那些十年没升迁的官员,当官之后都干什么去了,多好的晋升之路,桥都铺好了,你非要站在岸边等船来。

    船有时候是不会来的……

    现在朱允炆也需要考虑,时务策选题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下一步的施政方向,还关系着朱允炆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控制朝堂。

    朱允炆沉思良久,才提笔写道:

    制策日:

    昔列圣之相继大一统而驭宇,立纲陈纪,礼乐昭明,民康国盛。

    纵览华夏,虽炊烟袅袅,人烟渐旺,太平四方,民安其田,商行其利,军戍八荒,工利国器,士化百姓。

    然大明之国,仍有外患,北部鞑靼、瓦剌,秣马厉兵,枕戈待旦,西南麓川,反复难定,沿海诸地,匪sao不断……”

    朕欲大治于天下,重开汉唐之伟业,留盛世于万民。然内政不修,卫所难振,士绅不安,贪墨横行,弊政繁复,掣肘于朕。

    何以安国,何以兴邦,何以大治于天下,尔诸文士,行文论之,朕将亲览焉。

    朱允炆放下毛笔,看向方孝孺,道:“来,且看如何?”

    方孝孺走上前,仔细看过之后,后退两步行礼道:“以大治天下为时务策,可见皇上胸怀天下,囊括万千,臣认为此策,极是妥当。”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既如此,那明日晚便交付司礼监经厂镌刻刷印吧。”

    “臣见过此策,不宜离开,请去经厂暂歇。”

    方孝孺很有保密意识。

    朱允炆微微摇头,道:“经厂太委屈你了,这样吧,你便暂且在内阁休息两日,待殿试开始后,朕还需要你来做首席读卷官。”

    方孝孺感谢不已,见朱允炆再无其他事,便退了出去。

    朱允炆拟写了一份名单,交给双喜,道:“这是读卷官与执事官名单,通告下他们,殿试时不准迁迟。”

    双喜领了名单,便匆匆离去。

    殿试并不是让三百二十位贡士来了,问几句话就完事了,这是一场考试,也需要一个类似于会试时的机构,只不过会试机构相对稳定,基本人员从礼部、吏部、翰林院中抽调。

    但殿试机构不稳定,它只是一个临时性质的部门,但也需要有提调官、读卷官、监试官、受卷官、弥封官、掌卷官、巡绰官、印卷官、供给官等。

    但这些人员的选定,并不会拘泥于哪个部门,尤其是读卷官,需要皇上亲自指定。可以是六部侍郎一级的人负责,也可以是尚书一级负责,甚至可以交给内阁大臣负责。

    为了保密,所有见过殿试题的人员,都不允许与外界联系,不能自由行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