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节 (第2/2页)
二可以声明自己的立场,你不是想削藩嘛,我跟着你混。 齐泰、黄子澄不断进言削藩,这些事虽然保密,可再保密,也无法绕过五军都督府。 “削藩?呵呵,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来,看着一脸惊愕的徐辉祖,说道:“你想多了,朕对几位叔叔,还是信得过的。” 徐辉祖难以相信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辉祖的心思,和善地说道:“帝国之治,在民昌国富,天下太平。叔叔们拱卫边塞,功劳自是有的。” 徐辉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也不多作解释,道:“削藩之事,暂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有些想法正要问你。” “练兵新政?”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连忙表态道:“皇上所命,臣莫敢不从。”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现下,京营有多少军士?” 徐辉祖连忙禀告道:“当下京营军士有五十万,皇上可是打算扩军?臣建议自两广、西北、山东等地调兵,那里士兵善战勇猛,可充大用!” 徐辉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强化京军实力,在军队上足以碾压任何藩王,藩王威胁自然便会减弱。 朱允炆微微皱眉,竟然有五十万之多,这么多人,咋来的?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满编制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加之洪武年数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时,京营规模已达到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还有三十多万兵马。 朱允炆思虑良久,对一旁内侍吩咐道:“去中军都督府取一些军中花名册来。” 内侍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徐辉祖不解地看着朱允炆,问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将领?”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魏国公,且等上一等。” 一刻钟左右,内侍便带来了十几本花名册。 朱允炆仔细翻看着,暗暗盘算一番,又继续翻看,良久才抬起头,对徐辉祖严肃地说道:“裁军十万如何?”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此时不增强实力也就罢了,如何能裁军,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这花名册中,有些军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国公是打算让他冲锋打仗呢,还是让朝廷给他养老呢?” 徐辉祖颤抖不已。 朱允炆沉声道:“朕要的是能战之师,精锐之师!不是老弱病残!” 手里拿个长矛,你就敢说自己是精锐? 也不看看自己年纪,黄土都到脖子了。 报上名字,就真以为是个兵了? 谁不知道你是哪个勋贵的奴隶,或是哪个武将的家丁? 徐辉祖冷汗直下,顿时明白过来,皇上这是打算查军士吃空额之事,准备剔除老弱病残与挂靠军籍之人,走精兵之路。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一个月后,朕要检阅!记得把动静闹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辉祖高声答应,施礼之后离开了武英殿。 回到五军都督府,徐辉祖依旧惊疑不定,召来自己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佥事徐膺绪,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将皇上打算裁军十万的事告知两人。 两人也是震惊不已,措手不及。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也或许是最重要的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可以对京营动手,那改日,对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却转移掉了这个敏感话题,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必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