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章 (第2/2页)
这样的压力之前,刘启又能怎么办呢? “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曾经意气风发,为自己的学生所宠信看重的大臣啊,端端正正地穿好了自己的朝服,一丝不苟地理好了自己的仪容,迈上了门外那辆来接他的马车。 走向了自己最后凄惨却无奈的命运。 【在晁错列传的最后,史书还记述了一段刘启后来和邓公的对话,借邓公之口将晁错之死的利弊分析地淋漓尽致之后,简洁而意味深长地刻画了景帝对此的回应。 “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这里的恨,很多人认为是悔恨,悔恨自己当年一定要杀了晁错的追悔莫及,大书特书景帝的失误,以为是他的一时糊涂。 但真的是悔恨吗? 晁错的死,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两大集团迅速为景帝提供了一切本该提供的有力支持。 外戚儒吏方面,窦婴立即将自己所结识的名将名士推荐给了刘启。袁盎使吴,栾布击齐,窦婴自己更是一夜发生了医学奇迹,突然就不病了,出任了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 汉初军功集团方面,原本屯兵不动,裹足不前,在刘启多次下令之后依旧不肯援助被围困的梁王刘武的周亚夫也不慢慢吞吞了,立马“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曲周侯郦寄击赵”,攻守之势立刻反转。 甚至连他的对手吴王刘濞,原本打出的讨贼锄jian清君侧的口号,也在晁错死后失去了正确性。一句“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直接将自己置于谋逆的位置,彻底失去了大义的舆论。 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一朝衅起而剑指长安,十几天就让梁王束手无策,晁错都割地求和。 结果最后虎头蛇尾地,也就持续了100天左右,就被终于联手高效运作起来的中央系统给平定了。 这确实证明了经过高帝高后文帝三代人休养生息后中央朝廷的能力,但又何尝不是让刘启咬牙切齿地恨呢? 所以啊,斩杀晁错有什么好悔恨的呢?这个“恨”,大概也只会是淡淡的遗憾吧——曾经与他师生情深的臣子,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更“恨”的,在刘启心中,分明应该是威逼君上的军功集团与外戚儒吏吧。 毕竟,他们可当真是,好一个忠臣良将,好一个国家柱石啊!】 “……啊,对啊。确实是,好一个忠臣良将、国家柱石啊。” 满室是沉默的压抑,大汉名义上最尊贵的一对父子相拥在一起静默。终于在半晌后,有了刘恒一字一顿的吐词。 这算得上是咬牙切齿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