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第148节 (第2/3页)
有了落脚安身之处,官府再看管着,他们哪怕心有不满,也翻不起任何风浪。 接连下来的时日,兵营里开始有了大动作。 无需赵寰出马,那些将领驾轻就熟,主动将刺头收拾得服服帖帖。 除了小的争论风波,兵营逐渐空了下来,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姜醉眉跟在赵寰身边做事,习惯了不懂之处多看,多思考,然后总结。 此次赵寰整兵,姜醉眉从头看到尾,恍然大悟,又佩服至极。 赵寰起初二话不说,先来了个下马威,直接血腥镇压。随后再用弓弩威胁,毫不给兵将有任何想法的时机。 身在极端的恐慌下,就像是猝不及防用一瓢滚油,泼向温吞的青蛙。他们会不受控制拼命蹦跶,试图寻找出路。 一旦眼前的大危机过去,他们对于赵寰的处理,不仅没了质疑。按他们一贯的秉性,还会变得更积极,甚至会主动帮赵寰压住底下那些不服的兵将。 待解决了大量的兵丁,再处置尸位素餐的将领,就变得容易多了。他们家大业大,束手束脚不说,手底下又没了兵,就再也闹不起来。 赵寰将襄阳交给了林大文,领着兵丁,闪电突袭庐州。 这时,一直争论不休的临安朝廷,终于飞快有了反应,派出元佑太后的兄弟,信安郡王孟忠厚前来庐州,与赵寰议和。 赵寰哪能看不出南边派孟忠厚前来的那点小心思,仔细算起来,孟忠厚称得上是赵寰的长辈。 孟忠厚见到赵寰,倒不敢拿出长辈的架势,客客气气与她见礼,连上首都不敢坐、坚持坐在了下首。 吃了两盏茶,寒暄之后,孟忠厚苦口婆心道:“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眼下南北打得如此厉害,要是底下赵氏的祖宗见了,不知该有多伤心。当年先帝哲宗还在时,我经常听他念叨,惟愿子孙们能齐心协力,将祖宗基业传下去。唉,二十一娘,我知道你不容易,幸好那些苦难,都过去了。我就倚老卖老多劝一句,二十一娘,南北都是大宋的疆土,你们一家子,就别再打啦!” 赵寰笑盈盈听着,爽快地应了声好,“要不打也可以。劳烦舅公回去替我传一句话,只要南边朝廷答应我提出的要求就行。” 孟忠厚以为还得有好一番劝说,没曾想赵寰这般干脆,愣愣地道:“二十一娘有何要求?” 赵寰微笑道:“舅公到了庐州府,应该都看到了,百姓在忙着春耕,到处一片祥和,见不到任何打仗的影子。一来,庐州守将兵丁,承平日久没打仗,跟废物差不多,在北地兵面前半招都过不去。二来,南边朝廷与庐州官员不得民心,百姓敲锣打鼓迎接北地兵的到来。” 孟忠厚神色尴尬,赵寰的北地兵,打了西夏打金国,征战不停。 南边有北地挡着,没了外敌入侵,只打些匪徒,不成气候起事的百姓。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如赵寰所言般不堪一击。 孟忠厚作为秦桧曾经的党羽,身为外戚逃过一劫,他对朝堂上下官员的种种作为,再清楚不过。 赵寰道:“只要南边朝廷的皇室外戚官员,将家族中一岁以上的儿郎,全部送到庐州府来,抵给北地即可。” 孟忠厚脸色大变,一下傻在了那里,道:“你要他们做甚?” 赵寰笑吟吟道:“当年能送女人给金人抵债,朝廷同样有难,这次总该轮到男人了,拿他们来换南边江山的安稳吧!“ 第122章 春日的江南, 桃红柳绿,正是一年好春光。 开春后的春闱,因为连丢两城后推后一年, 更无人顾得上赏春吃酒, 风波不断。 街头巷尾几乎空荡荡, 茶楼瓦子却挤满了人,手上拿着《大宋朝报》,争论得面红耳赤。 “北地实属过分, 谁能接受得了此等的无理要求。家族的儿郎送去北地, 断人香火,等于要人命呐!” “金人打到开封时,不照样送了女人去抵债, 赵统帅是要替女人们出口恶气呢!香火香火,没女人能绵延香火,你这话说出来, 就是没良心!” “瞧你这话说得, 北地要权贵家族男丁你就一平民百姓,来吃碗药汤都算了又算,勉强从牙缝中省出几个大钱来, 反倒还替权贵们cao心上了,想要攀附上去, 也得要人家看得上你!” “要不看在多年的情分上, 就冲着你这难听的话, 我得与你绝交!北地这是铁了心要打仗,故意使出激将之法呢!” “管北地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