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夫郎喊我回家吃软饭了 第170节 (第2/3页)
地上官与大商能结好,不管是对官还是对商来说,其中的好处杜衡在秋阳县里做了两年官是能深刻体悟。 这不是贿赂,是人情。 杜衡抛出了好处后,引着袁安在县里逛了逛。 “舅舅家里生意做的广,早年间经营丝绸、瓷器等贵重之物,各地走商边行边售。听闻后来商队做大,队伍也从一支分做了三五支同时出发前往各府县,经营的商货也不再单是丝绸、瓷器,涉猎甚广。” “正是,商队扩大以后,单做丝绸、瓷器利润有所减少,老爷便带着商队采取各地特色,一路进货一路卖货,生意倒是比之昔年独做丝绸、瓷器更为红火了不少。” 走商队伍经行到县城,县里的商户会从这些大商队手上进时新的货再自行销售,而商队也会从县城里采购特色货物,吃食、布匹、蚕丝等等各种物品,转而就倒卖到他地去。 商队一边做着生意,其实也随之带动了地方上的经济发展,各地货品流通,谓之双赢。 “你走商多年,对各式各物大有一番见识,瞧瞧这棉花与胡麻如何?” 杜衡带着袁安进了一间铺子,带他看了今年县里新得的棉花与才榨出来的麻油。 既是让看,袁安也未有推辞,按照自己走商选物的经验品看了一番。 “棉花雪白蓬松,胡麻浓香油亮。不说是极致上品尖儿货,倒也能称得一句好。” 袁安连年出门走商,早年间跟着魏家人开辟过魏家的商路而游走各地,不说踏遍了天下,但也在大耘朝下的每片土地都留过经商行的印子。 其实早先秋阳县也是魏家商路的经行地之一,只不过后来政策变换,地方穷困又有匪徒,魏家的商队不想冒险来赚几个薄钱,秋阳县便从商队的地图上给划去了。 距今他也有好几年的光景没有来过秋阳县了,来送信之前,商队里还特地派了几个手脚最出众的练家子随行,就是怕进了秋阳县的地界儿上出事,不想过来一路竟是坦荡的很。 进了县里,发觉秋阳县倒是比想象之中要热闹许多。 他也有些意外县里竟然还有好几家胡麻棉花铺子,按照秋阳县的商繁情况来说,不该有这么多胡麻铺子才是。 倒是不等他问,杜衡先行解释了其中缘由:“这是县府鼓励农户种植的作物,商铺也是县府支持所营。秋阳县穷苦如死水一滩,总归是还要商队经行才可以。” 袁安很上道:“大人的意思是想家里的商队过来?” 杜衡应声,果然商人便是一点即通。 “魏家商队各府县经行路线乃是在出发前便做了规划,自然到了地方上也会因时而做些调整,但是否经行秋阳县这等大事独小人也做不得主,只怕还得要老爷才能决定。” 杜衡道:“这是自然,不过本官先行带你在县城中赚赚,你也好将一切据实回禀给舅舅,到时候是否到秋阳县,他老人家做主便是。” “小人定当将消息带到,届时早日回信。” 杜衡颔首。 送走魏家的商队,杜衡心里也多了一层盼望。 “你说魏舅舅会不会答应啊?要是商队不肯来,县里的胡麻内销有限,外销不出,到时候定然会关门。” 杜衡宽慰道:“商队而今来秋阳县没有甚么弊端,便是过路去府城或是苏杭都要比绕路近,舅舅当不会不肯。再者就算他不愿意前来,我也早做了二手准备。” 他已经书信回了落霞县联系了云家的商队,魏家的商队不来云家的也会来。 先前之所以愁也是担心太依赖于云家了,还让舅舅的商队前来,其实也是为了多多益善。 县里不能独靠一家商队,一旦依赖于独一户,届时把人胃口养大养刁了以后,县里的商户势必会受到打压,本县商户的生意也就不好做了。 还需要两厢制衡才是,一家独大终究不能长远。 云家的起家产业是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