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力能扛鼎 第139节 (第1/3页)
吴员外早她一步开口:“我二人是……” 唐荼荼摁住他的胳膊:“工部来的!奉上官命来,从皮影戏中学点东西。” 几位女官没说什么,唐荼荼很有眼力见地让出了中间的好视野,挪到了边上去。 天擦黑时,贵人们姗姗来迟,全是女客,衣裳首饰都不花哨,一步一停地慢慢踱着步,好半天还没从戏园门口走到看台前,唠着趣事。 唐荼荼仗着地方偏,把人瞧了个仔细,悄声问:“这都是宫里的娘娘?怎么一下子来这么多?” 吴员外一时结舌,憋出一句:“先帝爷龙精虎猛。” 他二人驴唇不对马嘴地对答了一句,可吴员外是精明人,话说一句藏三句的,唐荼荼愣了愣,细一思索,惊住了。 原来这都是太妃娘娘!先帝大行后,文帝登基,宫里太妃辈的老娘娘们要腾地方,就送进景山来了。 可这些娘娘瞧着三十来岁,保养得比唐夫人还好,这雍容华贵的气度,放外边去都是当家主母,给皇上做妃子都有点委屈了,竟然还是先帝爷的娘娘?先帝爷都死十年了! 算算年纪,都是十五六进宫的,不知道承没承过宠,人生刚开了个头就要来守寡了…… 唐荼荼心情复杂,起身藏到宫女堆里福了一礼,坐回边上专心瞧皮影戏了。她身上公服色儿深,竟没人留意她。 “咱京城的皮影儿多是冀南和江浙皮影。”吴员外低声道:“北面多大鼓梆子,演封神榜、演孙猴子大闹天宫,什么钟馗捉鬼,热闹,却不够雅。” “南面皮影儿更看重彩绘,画工更美,唱腔多变,小调滋味儿也足,一嗓子吊起来,活似天宫享受。” 行家呀! 唐荼荼把对他的偏见扫出脑袋,问:“这是南方还是北方的?” “这是海宁的,汇了南戏杂剧,一台戏能有二三十个人物。” 唐荼荼坐得偏,往台后扫了一眼,只看见三四个控杆人,优哉游哉地摆弄着皮影动作,幕布上的小人就活灵活现动了起来。 每一个皮影人物,都有头、胸、腹、四肢等多个部件,能摇头晃脑,能弯腰,甚至双臂、双腿都会打弯,双手能独立动弹,粗略一算,一个人物起码分了十几个部件,全得靠细竹竿撑在后边才能动弹。 倘若一台|完整的戏要用二三十个人物,动作设计一定更多,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摆弄得过来。 吴员外谄天谄地谄贵人,在官品比他还低一品的唐荼荼面前,都撑不起上官架势。可他在太妃娘娘边上却自在,搭起二郎腿,悠哉地跟着调子哼了两句。 他道:“这个皮影戏班子是钱塘江边最有名的,今年刚奉当地调令从浙江赶过来,为太后贺寿来的。可惜没赶上好时候,前两日中秋宴上才亮了亮相——老太后没说赏,那就是没多喜欢,钟鼓司不留闲人,兴许过两日就要回南边了。” 天南海北赶过来,给太后表演了一场。 唐荼荼收拾起自己的八卦心,专心去看影子成像。 这能在皇家面前演的皮影戏,其精妙远超乎她所想,甚至已经有了后世舞美的雏形。 唐荼荼没看过几台戏,并不知道台上唱的是什么,南方口音她几乎一字辨不出来,代入不进戏里去,反倒更方便唐荼荼用心看细节。 幕布后头三盏灯,幕布上却没有明显的灯光轮廓,光线均匀,成像也清晰。 明明皮影后边全是细竹杆,幕布上几乎看不见细黑线,只有偶尔人物动作幅度大了,幕布上才能瞧着两根隐约的黑线。不知道他们怎么遮蔽的,光源和座次一定有讲究。 台后有善口技者,长了一张能学万物的嘴,模仿雷劈的声音,竟似真有滚滚雷声从荒野上来;白布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