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4节 (第3/3页)
头溜进那家作坊里……” “五郎,族老夫人寻您。” 高绍祥还未说完,就被浑家打断了。 他脸色一变,不知族老夫人是为何事找他。 但没办法,高绍祥能管着石炭的生意,就是高家族老帮他说话,族里才交给他的。这么赚钱的买卖,是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的香饽饽。 见到高夫人,对方劈头就将高绍祥一顿训。 “高五郎,今日高家可是因为炭行的事,成了汴京城里的笑话。” “京里的大户人家都一窝蜂似的挤去对手家买那新出的炭了,还有那些炭炉、烟道……还有人馋那家出的厨具,想要在自家厨房里也安上那么一套,说是做炒菜特别美味……” 今日长庆楼的“美食节”,不正是验证了这一点?急火快炒,最是能激发本味,加之炒出来的菜品爽脆可口,别有一番口感。 “亲友们都在笑话高家炭行出的那种新品,说是只有买不起好炭的人家才会买高家的炭!”高夫人继续抱怨。 高绍祥唯唯诺诺,却没想起当初他自己就是这么说的,“这石炭,就是买不起木炭的人家才会买的。” “五郎,你好好想想这事怎么收场吧!” 高夫人抱怨完了,一甩袖子离开,烂摊子还是照样留给高绍祥收拾。 高绍祥在原地呆了半晌,最后发了恨:“将价格压低点,压得再低点!” 毕竟,汴京城人口有百万之众,到了冬季人人都要取暖,有些小摊小贩做小食生意的,连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不过一个挑子,挑起个炭炉,就走街串巷地卖吃食去了。 这些人自是乐意能在炭上多省几个铜板。 因此高家炭行将蜂窝煤的价格压低之后,销量的确一下子上去了不少。 他的策略是,不顾名声,只计算净利。只要炭行一个冬天下来能净赚上一大笔,就算是所有亲友都看不起高家炭行的出品,那又怎么样? 高绍祥想象着他在大赚特赚之后,将账簿扔到族老脸上的场面。 岂料炭行账房怯生生地来找他:“东家……最近卖出去的炭,听说有一大部分是山阳镇那间蜂窝煤作坊买去了。” “什么?” 高绍祥一下子梦醒,跳将起来。 他几乎一口老血吐出来。 这是他凭借他高家的渠道和手段,从大名府运来的上好石炭。现在自家将价格压到几乎亏本,却被别家直接采购去了? “他们买去做什么?” 账房哪里知道这个,只好摇头回说不知。 高绍祥气咻咻地让人再去打探。 不几天打听的结果出来,竟是山阳镇的蜂窝煤厂将高家出品的蜂窝煤碾碎“回炉再造”,竟又造出一种价格更为便宜的小型“蜂窝煤”。 与正品蜂窝煤相比,这种小型蜂窝煤干脆起了个名字叫“煤球”。 “煤球”与山阳镇原先出产的正品蜂窝煤相比,一样容易点着,烟气也小。只是每一块“煤球”使用的时间要略短些。 虽说这“煤球”的使用时间略短,但只要不是像万娘子那样使用风箱,点上半个时辰,烧上两镣炉水是绝对没问题。 这种成品更适合一些小门小户的汴京家庭,不愿意将大部分钱都花在取暖与烹饪上的,偶尔需要时便快速生火,使用一回。 这消息传出来,高绍祥岂不吐血? 他拼了老命压低了价格,原想把对手挤出汴京的,谁曾想倒为他人作嫁衣裳,提供了更加便宜的原材料? * 明远在短短几天的“美食节”里,见识了宋代的厨师是怎样快速适应高效能燃料的。 万娘子以外,各家脚店的主厨,都迅速掌握了猛火快炒的技巧,并且将之应用在自己最擅长的食材上。 明远便饱了口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