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101节 (第3/3页)
计485个工分,岂不是能分到两百五十块?刘刚惊得串蒜头的手一抖,差点把针扎在了自己手上。 平摊一下相当于每个月拿了20元工资,刘刚心里默默地算,如果再算上年底大队分的粮食、猪rou、棉花、蛋、茶叶,这些都是不花钱白拿的,算上这些粮rou,他们的待遇远远甩了城里工人十条街,城里的工人领了工资后还要花钱买食物,可是他们不用花钱。 刘刚惊喜得抬头去看周毅。 周毅谦虚地说,“今年果汁厂赚了一笔小钱。” 其余的进项也不少,粮食、rou、蛋、鱼、茶叶每一项都有盈利,尤其rou蛋,很受欢迎。特供级别的rou蛋,政府单位的收购价略高于市场。 苏叶含笑地冲刘刚说,“今天马队长分粮食,你叫几个人早点去,让他给咱们分点好的。” 刘刚串完蒜头赶紧领新知青去生产队领粮食,马根生直接在粮仓边给大伙分粮食。场面热闹得一度让刘刚怀疑能分到天黑。 无论男女老少都上阵,壮劳动力们背粮食背得气喘吁吁,大冬天的满头是汗。 没别的意思,就是今年粮食太多了背不过来。 勤快些的壮劳力分到500斤粮食,生产队评出来的劳动积极分子甚至领到了600斤粮食,就连今年刚参加劳动的十六岁小伙子都能领到400斤。 马根生给全村人发粮食,发了三天才发完,发完粮食后接着发棉花、蛋、茶叶,最后一天队里杀猪、下河捉鱼,每家每户发二十斤猪rou。 猪场的年猪养得圆圆滚滚,每头足足三百斤重,平时社员就用红薯藤、玉米掺着麦麸喂猪,猪胖得屠户用来洗刀的水都飘着厚厚的油花。 新宰的猪,肥rou白腻如雪,足足三指厚。 马支书领着社员去河里捕鱼,一网网肥大的鱼被捕捞上岸,河鱼黑亮有劲儿,尾巴掀起的浪花足足有五米高。 老支书把一条黑乎乎的鮰鱼递给苏叶,“这么肥的鱼外边肯定买不着,苏老师拿去吃,别客气!” 他特意挑了一条最肥、最大的鮰鱼。 河鲜是滋润的大补之物,滋味最是鲜美。老支书乐呵呵地和苏叶说,“你可别说,这条鱼外边十块都买不着,稀罕着呢!” 苏叶不识货,刘刚眼前一亮,“这鱼好,刺少rou嫩吃起来别提多美。苏老师,你们今晚等着吃就好!” 国营饭店里做硬菜用的就是这种鮰鱼,这么大条的鮰鱼在饭店不卖三十块都算亏的。刘刚背着这条鱼乐呵呵地一路小跑了回去。 分鱼的场面热闹极了,男人们都下河撒网捞鱼。河水水草丰美,养了一年的鱼肥厚鲜美。每家能分到三条大鱼,沉甸甸的不比猪rou轻。分到了鱼就拿回家放缸里养着。 年底村里给村民发了一笔分红,每个人都分到了不少钱,平时不敢买的东西他们现在都敢去看一看,百货商店的煤油一口气买了好几斤、烟买了一整条,米酒打了好几瓶,没出嫁的姑娘害羞地买了雪花霜、蛤蜊油,人丁兴旺的家庭甚至琢磨起明年凑钱买一辆单车。 家家户户贴起了春联,有的人家甚至买了鞭炮,打算热热闹闹地过年。 除夕夜。 天刚黑村里便零星响起了鞭炮声。 知青宿舍里一片暖意融融,炉子的火苗慢慢地舔着铜锅。刘刚把猪rou切成了薄薄的片,薄如蝉翼的猪rou泛着橘粉色,夹起来漂亮得就像云霞一般,火红的汤底一滚,放下去涮个十几秒就熟了。 鱼rou薄如纱,晶莹剔透,嫩得直让人叫鲜。 新知青里有两个知青做得一手的好菜,动作干净利落,连刘刚都赞不绝口。他们一个做卤味格外地香,另一个擅长做糕点零食,随随便便拿一样糯米便能做出二十几种糕点,年还没过完阮儒良就吃胖了三斤。 何梅梅调侃苏叶,“苏老师该不会是去一中特意挑的吧?” 苏叶心想这回还真不是,她只是随便搜刮了几本菜谱让他们学。这年头的学生娃动手能力特别强,聪明伶俐又吃苦耐劳,让他们琢磨一段时间,普通的食物都能做出花样。 何老师用特供卷买了几瓶上好的茅台酒,村子自从有了果汁厂后,跟各大厂子的联系便多了。他经常和工厂打交道,没少攒这种奇奇怪怪的卷。何老师一直记着苏叶以前爱喝茅台,特意用长友的花生油票换了茅台的特供卷。 他给苏叶斟了酒,敬了她一杯。他看到了她心目中新农村的模样了,丰衣足食、人人安居乐业。 年底周毅去省里开会,把这些数据汇报给了领导:阮儒良的“丰实系列”的粮食产量年年攀升,清溪县今年试种红薯大获丰收,上沟村今年秋收粮食是去年的四倍,村里的rou蛋养殖场月均给城里输送1000斤蛋、500斤家禽,村里新建的工厂销售超过10000瓶果汁,渔类养殖收益颇丰,村里人均年收入破100元大关。 “上沟村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等明年开春,何老师和周毅还要去开表彰会,向各个领导汇报上沟村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