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尽天下风流债(古言NP)_第五十八章:圣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圣旨 (第2/2页)

的命运。

    如今,圣旨再降,仇红不由看向庭中行跪的僧人,他们惶急匍匐,面相恳切而姿态麻木。

    什么都没有变。

    她喉中一哽,却见回廊通明处,步出一道熟悉的影。

    今日执行此务的礼官,竟是林无隅。

    ***

    林无隅穿过正堂,转进阴长的甬道,走近灯火圈子里,隔着一道门,看见了安坐在地上的仇红。她背脊狰狞地弯曲着,顺着沉重的呼吸,肩膀一阵耸,一阵颤。

    佛堂清净,法相庄严,她却形如弃孤,得不到一点垂怜。

    这个场景,令林无隅恍惚想起,七年前在含元殿上,她跪在梁帝面前,不是为自己谢恩,也不是为自己陈罪。

    含元殿上的漆瓦、金铛、银楹,穷极伎巧。

    仇红从前,是这殿上明珠一般的存在。

    那日却形如骷髅,红粉皮相被那道赐死的圣旨扎了个粉碎。

    她声嘶力竭,语尽赤裸,为一个已经命丧黄泉的人喊冤。

    高台之上皇帝阴沉的侧脸,犹如一场洪撞山倒的噩梦。

    那是万伥之乱的最后一年,在帝京的一片杀戮之中结束。

    京城血流成河。

    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官噤如寒蝉,对皇帝治世的雷霆手段,和帝京几大世家发生的惨案闭口不言,甚至连这动荡都无法以名相称。

    死了多少人,他们是否清白,已无需再考。

    风凛冽地刮上石阶。

    世事弄人。

    林无隅无法免俗,激流之中迎风难行,唯有明哲保身。转眼七年已过,一切风平浪静,七年前的事情,才终于再度破土见光,史官定史,给七年前的动荡盖棺定论——万伥之乱。

    林无隅代行检阅之权,对于史书上白纸黑字,他脑中激荡,仿佛七年前尸山血海再现眼前,腐臭熏天,又听闻皇十三子回宫,仇红只身前往恒昌馆,心下紧拧,以为她不改当年心性,竟然仍未忘掉故人。

    却得知她终日宿在偃月堂,并没有一次去跪过那人的灵。

    不闻不问,如同不识。

    已经七年了。

    她应该早忘了,真心已经耗尽,无需再为那个故去的人一跪了。

    断爱欲,戒憎怨。

    生逢乱世,活着毋庸一心慈悲,但凭两手杀孽。

    这才是他认得的仇红。

    偌大的偃月堂,草痕寂寞。

    林无隅停在她的身侧,两相无言,却并不平宁。

    他们已很久未见了。

    林无隅却丝毫不觉得陌生。

    他与仇红的关系一直是这样,十多年来,他不停地追逐,望她的背影,永远做她身后的人。

    她有时会停下来与他并行,更多时候,她忙于自我,走在所有人前头,任谁都无法绊住她的脚步。

    但即使如此,林无隅也毫无怨言,他已经习惯了望着她的背影,更习惯她偶然之间回过身来,望进他双眸时的眉眼。

    “需我屏退旁人么?”

    林无隅缓声,不等仇红答话,便轻挥衣袖,遣散堂内众人。

    与她并肩而立时,他做什么决定,都是合她心意的,无需多言。

    僧者散去,此间更为静谧。眼见已是深秋,堂前的一对铜鹤上结了一层薄霜,林无隅抬头望了望天上的阴云,开口道:“你近日如何?”

    她却避而不答,回身问他,“圣旨呢?”

    梁帝回宫,亲召仇红还朝的消息在帝京传的满城风雨,然而除了人言喧闹之外,朝内竟静得可怕。

    林无隅领命携旨,朝中也未曾有一人敢说三道四。

    天子毕竟是天子,天子之威,七年前万伥之乱足以警醒世人,只要宋氏江山稳坐一日,其余肖想者,都要掂量自身头颅,重余几分。

    但林无隅并不觉得轻松。

    天子之威,是由什么簇拥,由什么堆砌,他比谁都清楚。

    也因此,手中的圣旨无比沉重,几乎要将他掌心纹路嵌进。

    林无隅垂眸,此刻大片大片的云影落在仇红身上,她穿着一身绛色的云纹对襟,如同料峭的寒梅。

    “给我吧。”她依然不跪,虽是安坐,矮人一截,气度上却仍压过他。

    “你当真想好了?”

    “没什么不好。”她说,从他手里接过那玉轴,“辛苦你走这一趟。”

    言语简洁,像是要赶人。

    林无隅喉头发哽,只道:“你我之间”要生分到如此地步么?

    却不敢问。

    “无隅。”仇红温声,一语捅破他七层心思,“你我之间,什么都无需改。”

    “这样就足够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