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_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节 (第2/3页)

  但既然分了家,他是不好多说的。

    只是借钱出去这事,他一个人可做不了主,陈如松朝媳妇看去,以示询问之意。

    杨稔悄悄朝陈如松竖起两根手指,表示只能借二两。

    陈如松微微点头,朝陈大哥道:“这样吧,大哥,我可以借二两银子给你。”

    “好,小弟,多谢你。”陈大哥面露笑容。

    “只是大哥,我得跟你说,读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年十几二十两银子,你也就十几亩田地,一年也存不了几两银子,你怎么供?”

    “十几亩田地,怎么存不了,一亩一两银子,一年也能有十几两银子,咱们自家能花多少?我再去帮别人做工,挣些工钱,应是够的。”

    陈如松不好再劝,因为劝多了会有不想借钱的嫌疑,大哥不会多想,大嫂铁定会多想。

    “大哥,你也知道我分家只有几亩田地,借了这次,我以后是没有钱借你了的。”

    陈大哥点头,“小弟,哥明白,你放心,等今年收了粮食,哥就把钱还你,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铁定帮忙。”

    即使只借到二两银子,陈大哥也满足了,刚才去二弟那,二弟拒绝借给他,说他装穷,实在让他伤心。

    来小弟这,他已经做好借不到钱的准备了,不想小弟还是念着他的,没有跟二弟一样生他的气,知道这个,足够让他心情愉悦地离去了。

    “这次借钱给了大哥,咱们家分家得的银子,在外人眼里就是基本用掉了。”陈如松说道。

    “咱们悄悄攒钱吧。”杨稔回复。

    夫妻俩相视一笑,都是要过日子的,一点不借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也不能让人以为他们家多富有似的。

    陈家村靠近水源,当地的人吃鱼大多是自己捞,只是鱼再多也不够人捞的,近几年,小溪小河鱼渐渐少了,也极少能捞到了,一天耗在那也不定能捞到一条鱼。

    这是陈如松花了一天时间,只在离他家最近的小溪捞到一条小鱼的感叹。

    重重的木桶装着比它还轻的鱼,回到家,陈如松跟媳妇抱怨。

    “咱挨着那条小溪,都抓不到鱼了。”

    杨稔跟着叹息:“镇上也难买到鱼,都得看运气。”小镇人不多,卖鱼的也是从县城买了来卖的,有些贵,大家宁可多花些时候去河里捞,花钱买的也就是镇上几户人家,小贩赚不到多少钱,也就不太愿意卖鱼了。

    突然间,杨稔转念一想,有了一个主意,“如松,不如咱们养鱼卖吧,去县城买鱼苗,用一小块田试试,自己养的,卖得便宜一些也行,要是不成,也就是一小块田没收成,咱折腾得起。”

    “养鱼?”陈如松眼里泛光,是了,大家不愿意花钱买鱼,虽是因着附近有小溪有河,可也是卖鱼那小贩价格颇高,一条要十文到十二文,要知道,猪rou也才十五文一斤。

    可要是自家养的话,鱼吃草,成本只是买鱼苗和一小块田地,不高。

    “行,趁着如今还是春季,我去县城问问,要是能行,咱今年就养上。”

    “整个镇上还未有人养鱼,有鱼怎样也能卖出去。”杨稔很肯定。

    陈如松连连点头,“还是媳妇你聪明,脑子灵活,后天利叔要去县城,我去跟他说一声,搭他的驴车去县城瞧瞧。”

    利叔是陈家村比较富有的人家,买了驴车,每隔三天会去一趟县城,来回都载人,一个人坐一趟来回只要两文,家里不是太穷的都能接受。

    “我也一起去吧,好久没去过县城了。”杨稔也想瞧瞧县城有没有什么新花样。

    “好,小景要带去吗?”儿子还没去过镇上和县城呢。

    “不带,咱们是有事,带着孩子不方便,让娘帮忙带一会吧,咱们回来买条鱼送过去。”分了家,让婆婆帮忙带孩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天一大早,夫妻俩把孩子送到老宅,搭上利叔的驴车去了县城。

    县城比小镇繁华不少,处处人来人往,商铺数不胜数。

    驴车一路到了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