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页 (第1/2页)
因此分析了青萝斋的优势,就在于背后的临川印坊和碧树凉秋书院。 刊工差异不大,只要人手备齐,按时出雕版就行,而纸和墨,放在东京这样的市场中,三家的价格和质量也不会有太大差别,那校对这事,反倒是她能想到最具优势的地方了。 因这书要的急,是要校对出一卷,便刻一卷雕版的。这样就要求接这书的印坊,需要配合司天监的官员,时时沟通书卷中的内容。 而在承担校对文字的环节,总要了解书中内容才行,能校验这书的人,还真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得触类旁通,各类知识都了解一些才行。 碧树凉秋书院有非常多学识颇深的学生,「自古临川出大儒」,占尽天时、人和,只是在地利上短了一些,好在这书制作的周期会很长,这样第一卷 在东京印起,往后的卷目可以延伸到临川去校对、刊印。 寻常小印坊只是根据定稿的内容去刊印,极易出差错,司天监也早有声明。 因此书卷目庞大,内容繁杂,是必须有类似书目印刷经验的书坊来胜任。 简单来说,若是一个只印桃符年画的印坊,是绝对接不了这样涵盖各类旁学的书卷印刷的。 晏亭柔在这点上对自家印坊充满自信,要将书做好,就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她以前经验丰富,倒是不怕,只愿司天监能在书类制作经验上择优选取,那青萝斋的胜算就很大。 她今日特将此前印坊出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方方面面的书,精选了最佳的那部分,各拿了一本送过来。 晏亭柔选书就足足选了两日,她把重点放在,到底哪几本才更能凸显优势。 可到了司天监,在官署里递样书,不过就是一炷香时间。很快,她就在衙役的陪同下退了出来。 只见她袖笼中还留了一本书,问随行的衙役,“不知今日沈监丞可在?”【1】 那衙役边走边回:“沈监丞母亲病逝,他辞官护送灵柩回杭州钱塘了。小娘子可与沈监丞是旧识?” 晏亭柔莞尔,想来今日手里这书送不出去了,笑着说:“先前曾见过沈监丞的文章,本想着此来同他讨教一番的,竟不巧是这般光景。” 那衙役是个健谈的,笑说:“他守孝期满可要三年呢。不过好在小娘子遇到了我,同你指个明路。” “哦?愿闻其详。” “沈监丞博学,虽先前是这司天监里最小的官员,可时常有爱学问的人来同他讨教。你们一众书坊来做的那新书,据说需要好多大儒生一起分门别类才能成呢!虽说他是辞官守孝,可他的学识也不能闲置啊,听说有些内容是要送去杭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