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页 (第2/2页)
米白面在这个年代属于特等米面,比一等还要好,每样拿两斤。 还有十三只生鸡rou,十五只熏鸡,和十只干熏鸡。 欧荣想了想,把生鸡放了一只进去。 这些东西用一个特大号篮子都能装下。 还有一个篮子,是摆设。 欧荣把熏得干干的干熏鸡拿出来,放进去,白天找人的时候就用手提着。 熏rou是有香味的,尤其是用香木熏得rou,隔老远都能闻到味儿,放个一年半载都不带散的。 刚上车没一会儿就引来了全车人若有若无的围观。 坐在前座的大姐百分百是六十年代社交牛逼症无疑了。 她转过头来问欧荣: “大妹子,看着面生,你是哪儿的啊?” 欧荣回答: “我是津林县前进生产队的。” 大姐说: “没听说过啊?” 欧荣点头: “挺远的,我坐了七天火车才到的京市。” 大姐一惊一乍的。 “哎呀,那么远啊。” “那大妹子,你那么老远,来干啥来了?” 有大姐带头,车上的婆婆mama全都聊开了。 欧荣回答: “我找人。” 前座大姐说: “这趟车的路线全是去各个厂的,小姑娘你要去哪个厂找人啊?找什么人?” 正好可以在车上打听一波,欧荣没藏着掖着,她说: “我来找我丈夫。” “他是早年来我们生产队下乡的知青,六年前突然就不见了,我爸妈说知青能回城了,说他是偷着回城了,他家就是京市的,可是当时孩子还小,我出不来。” “现在孩子大了,他不回来,只能我来找他了,咋的我也得要个说法。” 车里的妇女全都支持欧荣: “肯定得要个说法。” “这样的男人良心被够吃了的,见到他挠死他,别客气。” “这要是我儿子敢这么干,看我打不死他。” 别看在乡下当年抛夫弃女回城的知青多,但这些才是凤毛麟角。 回城后在各个城市里一分散,水花都看不见。 而大部分在农村结婚的男知青,都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城的。 坐前座的大姐听了欧荣的话脸色一下子变得有点一言难尽,她问: “大妹子,你那老公叫什么名字?他父母叫什么?在哪个厂上班?” 欧荣摇头: “我就知道他父母都是厂里的正式职工,家庭条件还不错,我就是想碰碰运气,一个厂一个厂的找总能找到的吧!我老公叫吴振华,你们有听过他的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