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社区的志愿者(二) (第2/3页)
其词,她父亲已经连续发了五天高烧,不但去社区医院验过血,而且去定点医院做过ct,从小刘之前的备注上看,她父亲顾国生应该是感染上了。 韩晓武拿起笔,边记录边问:“顾大姐,您父亲这会儿发烧吗,多少度?” “这会儿发低烧,我刚量过,三十八度四。” “吃饭呢,吃饭正不正常?” “烧成这样哪吃得下去,我逼着他喝了点稀饭。” “我知道了,我记下了,我这就帮您向社区汇报,一有消息我就给您打电话。” 想到社区的人也不容易,连前几天负责这一片的小姑娘都因为发烧居家隔离了,顾大姐哽咽地说:“拜托了,求你了,我等着你们的电话。” “应该的,谈不上拜托,顾大姐,您自己也要注意,一定要做好防范。” “我戴着口罩呢。” “光戴口罩不够,也要勤洗手,您父亲换下来的口罩和生活垃圾一定要处理好。” “我知道,谢谢了。” “不客气。” 刚结束通话,还没来得及向李小慧汇报,又有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对方的情绪比顾大姐更激动,一接通就劈头盖脸地发起脾气:“你们就知道骗我们这些老百姓,骗我排了五天队,既没排到床位,也没排到做核酸,把我排到隔离点算什么,你们这不是让我来等死吗?” 韩晓武等他发泄完,小心翼翼地问清楚姓名,住几号楼几零几,看着李小慧走前发来的名单,意识到正在发火的这位六十多岁的疑似患者,在社区书记和主任的努力下,昨晚终于被送进了隔离点。 他对住进隔离点不满意,但对社区而言能在隔离点争取到一个床位也是非常难的,不知道跟上面吵过多少次架。说句不中听的话,别的疑似病人想去都去不了。 韩晓武暗叹口气,抬头道:“王叔叔,隔离点虽然不是医院,但各方面条件肯定比居家隔离好。而且您的子女全在外地工作,您一个在家谁照应?在隔离点至少有人照应,至少一日三餐有保证。” “你们就是让我来等死的,这是什么隔离点,这儿连医生都没有!这么冷的天,又不让开空调,就一床薄薄的被子,冻了我一夜没睡好……” “隔离点没医生?” “不信你过来看看!” 韩晓武意识到他不是无缘无故发火,连忙道:“王叔叔,不开空调是担心交叉感染,至于有没有医护人员,我们社区真不清楚。您刚才说得这些情况,我帮您跟上级反映。要不这样,我看看能不能找床被子,托人帮您送去。” “还有手机充电器,我昨天忘了拿充电器。” “您是什么型号的手机?” “用不着你帮我买,你直接去我家拿,我把钥匙放在门口的脚垫下面。” “好的,我等会儿就去帮你拿。” …… 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不知不觉竟接听了近两个小时,电话记录整整记了七张a4纸。 有居民要去上班,可单位离得很远,现在又正实行交通管制,车辆出去要有证明,这个证明怎么开,内容怎么写,什么抬头,对应哪个单位,应该根据哪条法律法规,一切都是空白,打电话问李小慧,李小慧一样不知道。 最令人头疼的还是病人的问题。 按照分级分诊的相关规定,病人必须去社区医院验血,如果是发烧病人,社区医院会让病人去发热门诊,只有发热门诊才可以看。 可是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怎么去?公告写的清清楚楚,由各区组织专门车辆,但这个“专门车辆”找谁? 找不到车,人家只能步行去,走到医院要两三小时,结果到了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说人太多,看不了,又让找社区。人家步行回来找社区医院,拿着社区医院开的证明再步行两三个小时去定点医院排队。 排了七八个小时,才能照ct。拿到ct结果,然后让等试剂盒,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人家只能再走两三个小时路回来。 遇上这种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