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第2/3页)
捅了些? 可是,你叫俺“百无禁忌”的呀。 不过,卫瑾面上神色,似无任何不豫之意。 过了好一会儿,轻叹一声,“先生说‘不知何以为辞’,其实,妾亦不知何以为辞……” 顿一顿,“家兄酒色之失,并非全为子虚,也不能……尽尤于人的。” 啊? 何天愕然。 可是,繁昌公主“倒杨”心思火热,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呀? 事实上,何天判断,以繁昌公主的天分,十有八九,一听到卫士通传,就晓得何某之真正目标,不是自己,而是卫瑜,因此,才死活拉住卫瑾“听壁角”,一俟何天“卫伯玉”三字出口,就一反手将卫瑾“卖”给了他。 一句话,繁昌公主就是要将卫家拉进“倒杨”的浑水里。 由此可见,繁昌公主对杨骏,确如董猛所言,“切齿”。 但若像卫瑾说的,卫宣的早逝,“不能尽尤于人”,繁昌公主又切啥齿呢? “在下猜想——若猜错了,尽请握瑜娘子降罪。” “不敢——但说无妨。” “在下是这样想的:以繁昌公主的脾性,似乎不大能容忍郎君在外拈花惹草,大约……有哭诉于武皇帝御前的事情?其本意,只是请父皇训诫于郎君,望其不再行差踏错,‘离婚’二字,那是想都没想过的——” 顿一顿,“孰知,于武皇帝,女儿的哭诉,同杨骏的构陷,堪堪吻合,于是深信不疑,乃下诏夺公主!” 卫瑾脸上,露出一丝讶色。 “事情演变,不由公主控制;更未想到,武皇帝虽答应了她复婚的请求,尊兄却已愤懑弃世了!这个……覆水永不可收,破镜永不可圆!真正……遗恨终生了!” 卫瑾脸上的讶色,愈来愈浓。 何天晓得自己对路了,“以公主的脾性,不能总是自怨自艾,不然,日子就没法儿过了!她只有将仇恨尽可能的转移到杨骏身上,人前人后,都坚持一个说法:这一切,都是杨骏的罪,不是自己的错!” “杨骏不去,她心中块垒不去!” 卫瑾檀口微启,有点张口结舌的意思了! 之前在屏风后“听壁角”,这位何君,虽也说得头头是道,但想来那些说话,过白马寺前,他已不晓得打了多少遍腹稿? 因此,虽也承认,何某“同一般的佞幸,倒不大一样”,但也没真摆在心上——卫瑾何等出身?自有智识以来,雄论傥议,大话炎炎,听得还少吗? 但这番话不同了! 卫宣这段公案,外头都以为一切出于杨骏之构陷,繁昌公主在其中的作用,几乎是无人知晓的;更没有人晓得,“复婚”,其实是出于繁昌公主本人的请求—— 他却擘画明白,有如亲见! 这也罢了,宫闱密辛,宫外之人,难窥底细;但宫闱之内,总有蛛丝马迹可寻,他到底是皇后的亲信,昭阳殿那边,对这段公案有自己的消息和判断,也不算太稀奇—— 可是,繁昌公主“都是杨骏的罪、不是自己的错”的心理,他是如何知晓的?简直……像钻到了公主的肚子里似的! 事实上,对于卫瑾这个最亲密的女伴,繁昌公主也没有百分百敞开心扉,其心思,不少还是卫瑾自己揣摩得来的。 这位何君,何由得知?! 太不可思议了! 良久,卫瑾终于说话了,“君竟有如亲见……妾是真真不知何以为辞了!” 叹口气,“其实,这些年来,我不晓得劝过公主多少次?劝她……放开些,但,年复一年,她却愈来愈执着了……唉!” “夺夫之仇、破家之恨,哪里说放开就放开的?” 卫瑾眸瞳中的雾气,似乎更浓重了,“人世无常,执于一念,究竟何益?” 咦? 对了,这里是白马寺,是贝叶精舍…… 何天缓缓说道,“人系于妻子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卫瑾一下子睁大了眼睛,雾气瞬间散去,眸曈明亮无比,清澈光芒,夺人心魄! 她上身微微前倾,声音里甚至有了急切之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我去,赌对了!…… 何天和卫瑾的这几句对话,出自《四十二章经》——对,就是韦君小宝的那个《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是中国的第一部汉译佛经,成书于东汉明帝时期,译者为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即为白马寺。 摄摩腾、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一百五十余年间,近两百部、合近四百卷佛经在此译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