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页 (第2/2页)
要活着的。”周处长坦然言道。 “当初军方贪腐势力针对他的错误指控现在已经有了澄清,关于那个污点是不是也应该有说法了?”祝馨柔问道。 “确切来说……2016年以前并没有……因为监管单位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对于恢复名誉层面上的纠正举措,还需要当事人的申诉及司法机制的介入,总体来说……在这一点上妖……的……他的态度相对要被动很多。”周处长接口道。 “与其说被动,真不如说是对……体制的不信任。”李娜说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周处长感叹道。 “因为司法制度的不严谨导致一个人蒙受半生莫须有的屈辱枷锁却又无可奈何,真不知道这是制度的进步还是退化?”祝馨柔感慨道。 想起文武历经三十年的多舛命运,祝馨柔不禁很是伤感,从第一次入伍遭遇误解到纠正补偿,到第二次的冤假错案,他丧失的、被剥夺的是人生最需要拼搏,蓄力精彩的奋斗阶段,而那个年龄段又恰好是人类为了后续的生存,必须要积淀资本的黄金时期。 “政治污点是当事人的伤疤也是终身烙印,这种一概而论的认定,造成的后果…… 如同冤假错案,如果能在源头加以纠正甚至避免的话,相信对社会安定和当事人改正及向善是有臂助的。” 李娜属于有感而发,虽然她并不了解事关刘文武事件的原委,但就污点而言,她是有切身体会的。 早年间因为自己的不经意被事故株连,导致自己也背负着那样一个污点定性,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遭遇到的白眼冷遇又是何其之多,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定论,有了这个烙印,致使很多浪子回不了头,只能是破罐子破摔…… 同时也看出西域警方此次抵京在处理刘文武事件的规格上是超常的,她当然更清楚法制处是国家错误案件的办案部门,周处长的抵达绝不是偶然,听祝馨柔的语气,事关刘文武的事件绝对与冤假错案有关。 “认为冤假错案完全可以避免的观点,具有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色彩,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冤假错案确实不可能完全避免。 这是因为作为司法基础环节的事实认定,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事后的回溯性推断。”周处长说道。 “是司法制度的不严谨,导致……”李娜的话没有说完,被周处长的及时发言抢断了—— “推断所依据的证据或许只是缭绕云烟,有烟不一定有火。人类理性有限,推断实与客观真实并非总是一致,即使是在最精致、最完善的司法制度之下,由最公正、最睿智的司法人员来经手案件,都不可能保证次次准确、不出错误。”周处长说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