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页 (第2/2页)
会介意。 不得不说刘学政虽然仕途不顺,但却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永远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会夜郎自大。 这点是他最可贵也是让顾瑾玉最满意的地方。 “大人请看。”顾瑾玉拿出一幅锦河的輿图,指给刘学政看。 “这里是锦山,也是锦河水的发源之地,大多是冬天的雪水所化,汇聚在山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之后分为三条河顺流而下,其中最大的一道支流就是锦河。锦山还在我镇南地域内,如果能想办法将源头的湖泊控制住,自然也就没了水患。”顾瑾玉侃侃而谈。 “你说的方法我也考虑过,但锦山下的湖泊足足有千丈之宽,下大雨时更能叠起数十米的水浪,如何控制?”刘学政一针见血的问道。 “大人,您可知道镇南的天气?”顾瑾玉没有回答刘学政的话,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夏季多雨,冬季没雨。” 刘学政八个字道尽了镇南的天气。 夏季涝灾,冬季旱灾。也正是因为镇南这种特殊的天气,刘学政才没有考虑要从源头控制锦河。 因为如果一次性地抽干湖泊,那么在冬天遭遇旱灾的时候,百姓没有水灌溉庄稼,地里也没有粮食。 两相权衡之下只能选择危害最小的那个。毕竟水灾不是年年都有,旱灾却是每年都发生的。 “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夏水东调呢?” 顾瑾玉说的很直白,刘学政一听就明白了。他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顾瑾玉笑道:“没错,我们直接去锦山修水利,当然这里也要修,不过重点是在锦山下面。” “大人你看这里,这里和这里都是入水口。”顾瑾玉用手铺开輿图,一一给刘学政点着。 这个办法顾瑾玉在京城的时候就和师父讨论过,并且逐一的细化了其中不足之处,此时说起来胸有成竹。 刘学政心动了,若是真如顾瑾玉说的那样,那困扰了镇南百十年的水患就能解决了,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你再给我详细说说要怎么修。”刘学政激动不已。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在湖泊下面挖出一个小一点的湖泊作为缓冲。然后设置一道分水口和四处泄洪口。分水口将锦河一分为二,左边的河道地势垫高一点,用以泄洪,右侧低一点,用以蓄水。夏季有水患时,多出来的水可以蔓延到左边的河道。冬季干旱时,打开泄洪口,再把右侧的水引下来。” 顾瑾玉说的缓慢,刘学政听的认真。 “这个办法好!”刘学政激动的直拍顾瑾玉的肩膀,“我替镇南的百姓谢谢你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