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页 (第2/2页)
点茫然。 “能问一下这一段音频的出处吗?”半晌,一个人问。 老人摇了摇头。 没人说话了,局面又陷入了僵持。 老人又把音频放了几遍。 “有想法吗?” 一片寂静之后,角落里一个年轻点,大概才40多的专家推了推眼镜,“呃,我有个猜测。” 他看见屋子里的老前辈和那位老人都把目光投向他之后,明显有点紧张,又强调了一遍,“只是猜测,为各位老师抛砖引玉。” “没事,你说吧,年轻人总是有想法的。”老人说。 “嗯,我就是觉得,这个发音是不是古代某代的口音。秦汉时代是上古汉语,至宋是中古汉语,到了明代就已经和现在汉语很接近了。这段话里还保留了入声,有复杂的复辅音。我猜测是宋以前的汉语。我研究过嘉绒语,这种发音方式在这种语言里还有保存。” 他又补充道:“在座估计很多人都听出来了。” 有人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我觉得有道理。” 老人点了点头,对在座的所有人表示了谢意。又让他们再研究讨论一下,就自己走了出去。把这一屋子专家关在了一起。 他一走,这屋子里就和塞了一屋子蜜蜂一样“嗡”的一声炸开了。 之前顾忌着自己的学术声誉与种种因素,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谁也没有大胆发言,刘教授是德高望重,给大家解围,年轻专家纯粹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会儿没人盯着了,私下里他们就开始了畅所欲言。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海外文物?” 一位专家拿着资料言之凿凿,我觉得这将是一场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个棺主人的身份必定是极贵的,而且年代久远,我觉得有可能追溯到汉代,甚至是春秋战国时期! 那边那个脾气火爆的专家在发脾气,“荒谬!每一件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文物如果被毁灭,那我们都是罪人!还把我们都关在这里,我们是学者,又不是犯人!” 老人出了会议室就走到了一个房间里,里面是监控。有记录员在记录这些专家的每一句话。 一个人的发言引起了他的注意,还是那个初生牛犊的年轻专家,他思维看起来很活跃,他说:“棺材,还是浮棺,录音。哎,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什么?” “是《搜神记》里说的,孤竹君浮馆的故事。大概就是在汉代,讲了不其县的孤竹城里漂来一个浮棺,有人想砍破它,但是里面有人说话说‘我是伯夷之弟,孤竹君。’人们就不敢砍了,有偷看这个棺里面的,都无疾而猝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