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251节 (第1/3页)
的确有。 马周就是以这个理由劝说李善,任由李高迁、刘世让掰扯去,自己不要涉身其中,更不要对李高迁落井下石。 什么理由?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后不久公布了一份名单,太原元谋功臣,一共十七人。 秦王李世民居首,如今的尚书左仆射裴寂次之,已死的刘文静排名第三,后面大都是贞观年间的名臣,如柴绍、唐俭、刘弘基、长孙顺德,而李高迁排名第十六位。 裴寂、刘文静先后对阵薛举、刘武周兵败,遭罢官削爵,但不久后就得以起复……同为太原元谋功臣,李高迁理应也有这个资格。 而且李高迁依附太子,是东宫在外不多的领兵大将,李建成不太可能就此放弃。 “五日前,某探听苑君璋有意南下,派人送信给郡公,同时也送到崞县刘世让处。”李善压下内心复杂的情绪,低声道:“昨日一早,知晓数万突厥骑兵南下,即刻启程往崞县……不料刘世让已……” “三日前,刘世让传令雁门守军出塞援马邑。”李高迁目光闪烁,“前日午后再次传令,直到昨日某不得已出兵……” “襄邑王也在崞县。”李善垂下眼帘,“刘世让断言突厥绝不会大举南犯,不肯撤兵……” “所以怀仁连夜召集青壮府兵,赶赴雁门……”李高迁嘿了声。 李善叹了口气,“若是昨日没有去崞县,而是来雁门……” 李高迁沉默片刻后摇头道:“非怀仁之过,非怀仁之过……刘世让奉命经略马邑,雁门守军乃其麾下。” 李善坦然将这些实话实说,他曾经想过,如果昨日自己赶赴雁门,劝李高迁不要出塞浪战……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 一方面刘世让有这个权力,李高迁倘若守关不出,而突厥骑兵并未南下,最终导致马邑城破,这个锅……刘世让铁铁是砸在李高迁头上的,李善劝阻的可能性并不高。 另一方面,李善也从留守雁门的将校嘴中探知,李高迁从没想过可能的突厥大举来犯,如果只是苑君璋……元气尚未恢复再次来犯,这等功劳李高迁也不愿放过。 安静了片刻后,李高迁突然问:“襄邑王在崞县?” “嗯。”李善勉强笑了笑,“两人殴斗,鼻青脸肿。” 李高迁不再追问,再次陷入沉思。 “郡公,你欲何为?”李善迟疑了下,低声道:“郡公为太子心腹,听闻淮安王与秦王相善?” 这是李善在提醒,你李高迁是东宫的人,李神通是公然秦王一系的,你想和李神通的嫡亲弟弟李神符合作……得留点神。 李高迁向李善递去一个含着谢意的眼神,轻声道:“的确如此,且襄邑王幼年父母早亡,幸有淮安王抚养成人。” “那……” 对李唐皇室内部的势力派系的了解,李高迁可比李善深入的多,摇头道:“但襄邑王爵封郡王后,一直在河东……那是武德三年的事了。” 李善在脑海中排了排时间表就明白了,李神符是在李世民河东一战击败刘武周之后才赴任代州的,等李神符成了并州总管,李世民还在总理洛阳大战。 换句话说,李神符从来没有在李世民麾下过,李高迁刻意提起……意思是李神符并不是秦王一系。 这也符合很多家族子弟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李善口不应心的劝了几句,看李高迁神色渐渐坚定起来,也不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 转身的刹那,李善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厌恶,那么多穿越者只要搞搞发明,谁都喜欢,谁都会吹捧,送钱送女人,富贵荣华享之不尽,怎么轮到我,总能碰到这种破事。 很轻易的就能推导出,接下来在代州,李高迁将会与李神符结盟,共同制衡刘世让……说不定还会将这个锅扣到刘世让的头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