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第1/2页)
我皱了皱眉。我曾为他走过山川河岳,我曾为他读尽唐前书。在昏黄的灯光下,我曾一句一句地读“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论真心,谁的心不是真心? 但真心不该被拿来比较。我不想和她继续深入交流,淡淡道:“我听说,崔常侍过世之前,放心不下,曾有意要你出家奉佛。他还向圣人上了奏表,圣人准了。” 崔十五娘的手指骤然收紧。 “你落发出家,我便在王十三面前瞒下此事。” 半晌,她苍白着脸,露出一个含义不明的笑容:“好。” 她在法寿尼寺落发的那日,王维派人送了一篇为她而作的《赞佛文》: “左散骑常侍摄御史中丞崔公第十五娘子,于多劫来,植众德本;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含哺则外荤膻,胜衣而斥珠翠。教从半字,便会圣言;戏则翦花,而为佛事……敬对三世诸佛,十方贤圣,稽首合掌,奉诏落发。久清三业,素成菩萨之心;新下双鬟,如见如来之顶。” “常侍待我恩深。她是常侍最怜爱的女儿,却始终未嫁,我也为常侍抱憾。如今她入了佛门,可谓有幸。”王维写完文章,说了这么几句。 “我作此文,只愿能告慰常侍魂灵于万一。”他叹道。 我笑了笑:“崔常侍厚德君子,只是去得太早。” 有时,去得早也许反而是一桩幸事。 就像我那个傻表哥。 第85章 须臾火尽灰亦灭 天宝十三载的春日,乍一看,跟开元十七年的春日也没有不同之处。御沟中的水映出柳树的清影,珍稀的紫牡丹旁围满了豪贵少年,曲江边传来少女的歌声……长安的春日,好像总是一个样子。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大约就是此意。但人们还是渴盼春日,眷爱枝头每一朵盛放的桃花,池边每一株鲜润的芳草。在一个娱乐手段不算丰富的年代,鲜少有人不爱春天,尤其—— “我来日无多,我知道的。所以,你不要劝我了,可好?我不过想上去看一看。”崔颢微笑。 我只得让一名男仆跟在他身后照看,而我又跟在男仆后面,折腾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登上了大雁塔。 崔颢立在北侧的窗边,凝望着下方的长安城。他穿着绯红官袍,衣袍颜色鲜亮,春风不时吹入窗内,撩动他的衣袂,越发显得他身姿清羸,似乎随时都会乘风而去。 “我年少时来到长安,住了一二年后,发觉此地的春日,来得比汴州更早。我忍不住,问王十三兄。你猜,他说了什么?” 我眨了眨眼,报以尴尬的笑:我不认识二十岁的王维。 于是崔颢悠悠道:“他说,因为长安离太阳更近。” “确似王十三郎的口声。”我一笑。 崔颢也笑:“我们一同往来诸王府上,赋诗、饮酒、清谈,多有考较捷才的时候。我还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