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战的另外一面 (第3/4页)
沈拓微皱眉头,正要回话时,就瞧见英王王皓和他的母亲孟太妃从宫门处走了出来,遂撇下王欢,直接迎了上去:“见过英王殿下,太妃娘娘。” 孟太妃没有搭理他,倒是王皓问了一句:“是沈公公啊,怎么,有事?” “回殿下,小人奉圣上旨意,特来知会殿下。晌午时分,威王即将回到京城,圣上有旨,凡王公贵族,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到西门外迎接。”沈拓如实传达着皇帝的诏命。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变色,孟太妃抢白道:“什么?这么兴师动众,就为了去迎接王轼?圣上这是……” 沈拓面不改色:“回娘娘的话,威王殿下扫平吐蕃,战功显赫,圣上十分欣慰。至此,先帝遗愿达成,天下一统之格局即将完成,自然是天大的喜事。”他说“即将”完成,原因在于,王钰在世时,常对大臣们说道,有两处地方必须纳入中华版图,其一就是吐蕃,而另外一处,则是跟耶律南仙关系重大的西辽国。 孟太妃似乎很不以为然,冷笑道:“同样是先帝的血脉,圣上怎么不见对其他兄弟如此厚爱?又是赐给最高军衔,又要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如今又要劳师动众去迎接,何故厚此薄彼?” “这就不是小人能够了解的,请娘娘勿怪。”沈拓一颔首,四平八稳的回答道。 孟太妃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王皓已经抢道:“行了,本王知道了,你去吧。” 沈拓又作了个揖,转身而去,孟太妃盯着他的背影半晌,突然一跺脚:“他俩兄弟欺人太甚!” 当王轼回到京城之时,受到了无比隆重的欢迎,京师卫徐宁老大人的部队先一步到达城外,列成阵势,一色鲜明的铠甲,威风凛凛,迎接凯旋归来的威王。进入北京城,皇帝王战亲自领着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前来迎接。甚至于,沈拓这位内侍省一把手亲自替王轼牵马坠镫,极尽荣宠。 北京城的百姓更是倾巢而出,从西门一直在皇宫前的御街,拥得是水泄不通,王轼身过之处,欢声雷动,响彻云霄。不过,老百姓前来争相观看,多半原因是因为民间传言,先帝的二皇子生得丰神如玉,有如潘安在世,宋玉再生。如今亲眼看到,果然名不虚传,天下怎会有如此美男子? 一进皇宫,那就不得了了,一千舞姬在资政殿前的广场上,翩翩起舞。仙乐飘飘,舞次曼妙,但见云袖飘扬,珠玉生辉。王轼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不曾害怕,可却被盛大的场面给震慑住了。 好不容易在资政殿前的玉阶处下了马,皇帝一把执住他的手,齐头并进,一起踏入殿中。要知道,按规矩,没有人可以跟皇帝并肩而行。 那些文武要员,个个心中震撼,皇帝对威王,可谓皇恩浩荡,如此盛大的场面,如此隆重的礼节,先帝在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不过,这其中颇有些人心里不是滋味,尤以王皓,吴弼等人为甚。此次皇帝违背先帝开明的精神,不与大臣们商议,便擅自决定对威王给以重赏,甚至连耶律太妃也不放在眼里,直接拒绝会见,实在太过分了。更可恨的是,尚同良那帮老家伙,兴风作浪,一个劲儿的附和皇帝,好象巴不得再对王轼封赏得重些。 “国家大幸!威王神武过人,以八百壮士横扫吐蕃,维护国家统一。先帝在天之灵,亦可含笑!朕甚感欣慰,二弟。”龙座之上,王战眉飞色舞,笑容满面。 王轼闻声出班,上前拜道:“臣弟在。” “朕已经下旨,赐你天策上将衔,并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全国一百二十万马步水军,朕可就交到你手里了。”王战郑重的说道,完全不象是儿戏的意思。 王轼不知道怎么回应,因为他心里面也觉得这事太诡异。想自己从一个闲散王爷到参与朝政,这才多久的时间?而且生平第一次上战场,侥幸打了一些胜仗,就赐给如此之高的军衔,和如此之重的权柄,这委实…… 没等到他回应,王战又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天下总体稳定,但时有突发事件。朕虽贵为天子,但终究只有一个脑袋两支手,所幸二弟才智过人,可替朕为忧。军队是我国家之保障,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领导。前朝以枢密院掌发兵权,三衙掌统兵权,造成将领束手,以致出现赵宋积弱的局面,自然不可取。朕今欲设天策府,以天策上将为最高军事长官,掌统兵,发兵之权,只对皇帝负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