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6.屋中对(下) (第1/2页)
贾诩纳闷归纳闷,但是马屁还是要拍的。 所以,在听到吕布这一番见解之后,贾诩也是由衷的赞叹道:“将军此举大善。正所谓成大事者不计小利,将军毕竟是在丁建阳帐下出仕的,因此现在和丁建阳保持好关系对于将军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若是因为这点蝇头小利就坏了将军自己的名声,那才是因小失大。” 闻言,吕布也是笑道:“文和所言是极,我也是这么想的。虽然这些年来他明里暗里对我多有限制,但终归是我曾经的上官,只要他心里能有些分寸,些许面子我还是要给他的。” 没办法,汉代最重忠孝。 其中,孝自不必说,汉朝以孝治天下,孝之一字乃是大汉的治国之本。 而至于汉人的忠,其实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汉人效忠的对象其实是有两个的。 其一自然是大汉天子。 大汉天子作为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自然有资格得到所有人的效忠。 只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汉天子更多的只是一个精神象征,而非实际的效忠对象。 因此,除了忠于大汉天子这个大前提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还有一个实际的效忠对象,那就是自己的主公。 这就像历史上早期的袁绍、曹cao、陈琳等人,他们虽然是汉臣,但实际上的效忠对象却是大将军何进。 再比如以忠义著称的关羽、张飞等人,他们的实际效忠对象也是刘备而非大汉天子。 历史上的吕布,其实也是向丁原效忠了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之后才会遭到天下人唾骂,因为就算吕布没有认丁原为义父,他也是卖主求荣,而如果有,那更是让人唾弃。 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的官场对于上下级的关系也十分看重。 只要你曾经在某个人手底下做过事,就算你没有认他当主公,但是在汉朝的价值观当中,你们两个人之间依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 尤其是其中的上官,更会被视为对另外一人有恩情在。 所谓门生故吏,正是如此。 因此,就算这一世吕布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并没有像历史上的吕布一般向丁原效忠,但是在外人看来,既然你在丁原手底下做过事,那么丁原就对你有恩情,就算你吕布现在发达了,也不能忘了丁原这位老上司。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在这种官场关系当中上官就纯粹占便宜,实际上,这种官场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如果下官遇到了困难,上官明明有能力相助,却置之不理,也是会遭人诟病的。 同样,上官如果对下官太过严苛,也会为人所不齿。 所以这一次在丁原的角度上他才会把握好分寸,愿意让吕布带走一万并州精骑,并且给出五千步卒作为补偿。 毕竟,以前吕布在他手下的时候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限制一下吕布也就罢了,现在吕布要走了,就算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考虑,大家也还是好聚好散的好。 说白了,这一次吕布立下大功,他也从中分润了不少好处,如果他现在再表现的太过小气,肯定会惹人嚼舌的。 更何况,今后他还得指望着吕布帮他守住并州北方的门户,防止胡人南下呢。 而贾诩听到吕布这么说,也只能叹道:“将军能有此想法最好,看来是诩多虑了。” 闻言,吕布也是笑道:“我虽不及文和大才,但是这等简单的事情还是能想明白的,就是不知文和还有何教我?” 看到吕布这个样子,贾诩也是微微有些头疼。 这吕奉先,今天怕不是特意来为难他的吧? 现在看来,他也只能认真点了。 毕竟,就眼下的情况来看,今天他要是不拿出点真本事来,这投名状怕不是完不成了。 有些小幽怨的看了吕布一眼,贾诩终于放弃了蒙混过关的想法。 他深吸一口气,神色总算是正经了一些:“真没想到将军在粗犷的外表下居然有如此细腻的心思,看来诩确实是多虑了。既然如此,诩还有一问,想请将军解答。不知将军对如今天下大势如何看待?” 听到贾诩这么说,吕布心里也是暗道一声终于来了。 别人家的谋士出山的时候哪个不是着眼天下,畅谈未来? 荀彧投效曹cao,那是带着平定整个北方的规划和蓝图去的。 诸葛亮投效刘备,同样带着三分天下的宏图伟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