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藏匿范围 (第2/2页)
理,露出了刀具本来的原貌,在刀身上还用激光雕刻上了友年刀具制造厂的字样。 “这个友年刀具制造厂,小李他们已经查过,是山西当地的一家小厨具加工作坊,流通范围并不广泛,几乎只在山西的小门脸、五金店和村里的集市上贩卖,生产的产能跟不上,供货的范围也很小,几年前这个场子就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并且在营业期间,他们的产品也不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也就是说,在网上购买不到他们的刀具,只能在山西境内买到,所以我推断这个人应该是山西人。” “但是凶器虽然来自山西,但是也不能证明凶手就是山西人吧?有可能他只是去山西打过工呢?” 张山摇摇头道:“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刀子在山西的集市流通广泛,除非本地人一般很少去赶集。” “好的。” 慕云立刻连夜联系了看守所、监狱,请他们协助调查具有以上所有特征的人的资料。 同时张山这边也没闲着,法医刘明的助手请了病假,张山就在法医的实验室里面打起了下手,帮着刘明端盘子送碗忙的不亦乐乎,为的就是赶紧把白天在孙玉柱生前的住所里搜索到的有价值的东西检测一下。 最后检验结果出来了。 在已经发霉的咸菜关头里面,除了超标的亚硝酸盐、霉菌和孙玉柱的dna以外没有检测到其他物质,在那个长毛的馒头里也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没有鞋垫的布鞋、筷子上也都没有查找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就连床上脱落的毛发的dna也全都是来源于孙玉柱本人的。这也证实了张山的推测。 张山看着现场拍摄下来的照片,分析道:“我认为,死者遇害的时间是在晚上。” “为什么这么说?”法医问道。 “你看这里。”张山指着照片的灯具开关道:“墙壁上的开关停留在no这个档位,证明之前灯是开着的,房顶挂着的灯泡已经黑了,是因为灯长时间不关发热丝过热导致的,而桌面上的咸菜、馒头又证明了死者当时是在吃饭,我推断,他应该是在吃晚饭。但是咸菜罐头的瓶盖都没有拧上,馒头也没有用塑料袋包起来,证明他是临时有事儿出去了,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根据对他的社会关系调查,我推断他很有可能是被叫去收废品了。做他这个行业的,几乎是没有休息,谁家有废品,只要他还没睡觉基本上是随叫随到。”张山分析道。 法医在一起刑侦案件中并不会说出自己对案件的看法,因为这些并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论检测dna,没有人比法医更专业,但是论破案,还是他们当刑警的更胜一筹,他们就担心自己心是好的,说出自己的推测后会影响刑警的正常侦查方向,这样就好心办坏事儿了。 不论从死者的社会背景、还是死者的死亡状况来看,4号死者都是最容易发现突破口的侦查对象。 根据时间推测,4号死者是被害时间最长的,甚至极有可能是凶杀杀人的第一案。从刑侦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有预谋的连环杀人案件中,第一案往往会作为主要的侦破方向。就像我们常说的,凡事都有个第一次,一回生二回熟,凶手第一次作案时的心态、手法都不够成熟。同时也是最容易留下纰漏和线索的。 现在张山等人已经把4号死者锁定为凶手的第一案了,而且在现场也确实发现了第一案时所留下的杀人凶器——一把匕首。 这把匕首的原产地已经查清楚了,但是具体的来源排查难度太大,几乎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并不打算把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因为时间长还生了锈的缘故,上面只残留了死者的dna,关于凶手的指纹却一个都没有留下,长期在地下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又遭受泥水的腐蚀,他也没指望着能在这把刀上找到什么线索。 有人说,这么费劲干吗?寻找抛尸地点附近的监控不就好了?凶手挖坑自然不可能是一个人,那么大的一个建筑工地附近难道就没有监控吗?甚至连个目击证人都没有吗? 还真让您猜对了,这些方式张山并不是没想过,也不是没做过,他们甚至派出了技术队和外勤组在附近排查走访,但是由于一个年代久远,3号、4号死者根本就无法找到当年的目击证人。而最新死亡的1号和2号死者,也都是在下大暴雨时候趁着雨埋尸的,大下雨的天气,建筑工地上能有人在这呆着吗?不但一个看见的人都没有,就连监控都被他们给躲过去了。 所以说从抛尸现场,并不能找到任何有关凶手的信息。 最终,张山也只能在目前线索最多的4号死者孙玉柱身上寻找突破口了,他把目光锁定在了孙玉柱家中发现的笔记本上。 这是一个记账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