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67节 (第2/2页)
式,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以工代赈,以工代税,多好的解决方案啊,愣是给办成了强迫性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哪怕不是赵岚来办此事,也会是差不多的情况。 因为他们是官,这个时代,阶级是十分明显的,士农工商,等级分明。 很少有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觉悟。 所以期待他们像扶贫官员一样好声好气地去给每一个难民讲解以工代赈,以工代税的利民政策,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也造成了,在朝廷看来,他们是在解决难民之急,顺便修建一条利国利民的运河出来。 而在百姓眼中,就是强迫他们修运河,还没开始,他们就开始想着,在工期他们被人打死被人饿死的情况了。 更别说还有莫少珩这个因素在,他们就更加的不愿意了,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能影响一群人。 莫少珩都不由得看了一眼赵岚,这个结果其实还真不能全怪赵岚,他只是刚好是负责人,得承接着所有的后果而已。 莫少珩以前让赵棣不要去争这个差事,让赵岚先去趟雷,这不,雷趟出来了。 现在这些难民的诉求便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应招去修水利。 面对这个难题,赵岚稍微用了一些强硬的手段,甚至威胁说,不应招就没粮食,其实都不算是威胁,因为事实也差不多。 现在,圣人也必须直面这个难题,赵岚一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而圣人必须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 圣人心中也是一叹,千古之事,还没开始就被阻在了第一步。 不过他也看出来问题所在,这些百姓以为,他们如同以前的那些王朝一样,是在被抓壮丁。 召来一些大臣开始商讨了起来。 这一商讨就从上午商讨到了下午。 莫少珩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没办法,圣人没有吃饭,北凉诸位大臣亦没有吃饭,他同样没有中途跑去吃饭的道理,虽然这商讨也没他什么事,就他现在的官阶,离圣人还远着呢。 让人意外的是,圣人中途居然让人依旧按平时的规格施粥。 不比平时多,也不比平时少。 莫少珩是有些惊讶的,看圣人的做派,不像是在作秀。 要知道,在古时的制度中,圣人就是天子,是北凉最尊贵的人,而圣人现在却因为百姓之忧废寝忘食,又不为了尽快解决麻烦,乱施天恩。 能做到这等程度,哪怕是在历史上,为数也不多。 商讨的结果。 大概就是拨乱反正,给百姓解释,修这条运河对北凉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必须要修它。 解释他们这次招工的以工代赈,以工代税的政策,和以前的抓壮丁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就是,会保证在工期之内,按正常的工人对待。 反正就是将朝廷的真正想法告诉百姓,而不是他们现在曲解的意思。 派人前去给难民讲策,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百姓之中,很多都是没有读过书的。 这一讲直接就到了太阳西落。 还好,圣人让诸臣回去了,只剩下讲策之人还在摇曳的火把中通宵达旦的传递朝廷的意思。 这也是没办法的时候,要不是现在情况特殊,朝廷一般下达什么政策,都是贴一张告示了事,多属于直接执行那种。 莫少珩也腰酸背痛的回了镇北王府,站太久了。 他本来今天还答应去国子监带那十五个少年逃课的,结果也失言了,没办法,他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突然的事情。 按理,明天不是大朝会,莫少珩是不用去上朝的,但圣人让人通传了一声,他明天也必须到场,他和这件事情多少有些关联,这个安排也在意料之中。 莫少珩用了饭就歇下了,为明天做准备。 第二日,去了皇宫,却被通知直接到城墙。 等莫少珩来到城墙的时候,圣人的珠帘座塌已经到了。 莫少珩看了看天色,天才蒙蒙亮而已,他应该也没有迟到。 看了看城墙上分列的百官,莫少珩不敢怠慢,走到自己的位置,还好像他这样的“小官”暂时无人关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