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65节 (第2/2页)
扶着,竟然能自己行走了。 莫少珩离开的时候,就给祖母换了一个调理的药方,煎熬起来倒也不麻烦。 现在看来,开始见效了。 永安夫人也高兴得满脸都是笑容,“看这凉京的人以后还敢不敢说三道四。” 祖母斥了一句,“别让外人听了去,不然还以为我们镇北王府携功自重。” 古时候就是这样,再大的功劳你都得谦虚感恩的承接天恩,哪有说三道四的权力。 不过心里也在想,要是凉京的百姓都吃上了便宜又好的盐,还在背后诋毁人,怕真是没脸没皮到了极点。 盐比莫少珩献丝绸或献棉的影响还大,毕竟丝绸和棉暂时看不到效果,而盐立竿见影,影响的还是所有百姓的民生,最贴近生活。 煮海熬波,一但开始,盐就能很快的大量生产。 …… 第二日。 关于莫少珩无意间发现新盐工艺的消息已经开始传了起来。 不过具体的的内容却不知道,一时间也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莫少珩今日是要上朝的。 像他这样不大不小的谏议郎,只需要上一周一次的大朝会,小朝会就没他的事了。 穿上谏议郎的官服,看上去还有模有样。 标准的一个英俊的北凉官员。 南一在旁边嘀咕,“少师怎么穿什么衣服都好看,我以前以为丝绸好,没想到少师穿这样的衣服也不差。” 莫少珩一笑。 布料的确分好坏,但穿得好不好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了一句,“我今日要去上朝,你是在家练琴还是去乌衣巷看比赛?” 南一:“我带着琴去乌衣巷,边练琴边看比赛。” 莫少珩点了点头,吩咐了一声出门多带些鹰卫。 南一身份特殊,走到哪都得有大量的人护卫着。 今日上朝,莫少珩专门早了一些,也算一个新晋官员的礼貌。 他很谦逊的,真的。 一身官袍,抱琴站在殿外。 陆陆续续来的官员不免都多看了一眼。 当真是一幅独特的风景。 莫少珩本是想打个招呼的,但环视一圈,除了燕王赵棣,他的老师范寇,还有几个前几次在殿上找过他麻烦的,其他都不认识。 这官当得,同朝的同僚都不认识几个,人际关系也太差了一点。 也不好唐突上前,干脆跑去范寇那见礼。 范寇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问了一句,“听说你带着我那孙儿范慎逃课?” 莫少珩:“……” 一针就见血。 莫少珩赶紧冠冕堂皇了两句,逃了。 然后跑去找燕王。 赵棣好啊,虽然话少,但他不怼人不是。 莫少珩偷偷地问,“圣人给我升了官,你那里有什么奖励没有?” 新制盐工艺虽然是莫少珩发现的,但赵棣也功不可没。 赵棣答道,“贩盐。” 莫少珩眼睛都亮了,负责替朝廷卖官盐? 这个好,莫少珩接口就道,“在我乌衣巷安排一个官盐铺子。” 赵棣看向莫少珩,这是明目张胆地让他以公济私? 莫少珩脸不红气不喘,“除了东市西市,现在就我那人流最多。” 人人都需要的盐,当然是设置在人多的地方。 官盐铺子是有限的,其他人又不许私卖盐,所以一个盐铺子负责好大一片区域,这样的话就不愁没人进他的乌衣巷,除非他们非得跑特别远的盐铺子去买。 莫少珩本以为还得磨一磨,没想到赵棣直接“恩”了一声。 莫少珩一愣,赵棣也挺好说话的嘛。 这时已经有通传的公公前来宣诸官入殿了。 今日朝议,无外乎还是围绕水利,盐,洵州,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运河修建在莫少珩离开的这大半个月已经开始了。 所谓开始,并不是说已经开始修了,而是开始招工了。 今日是大朝会,负责运河修建的赵岚需要述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