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32) (第3/3页)
谁会造船呢?你会吗?萧彧随口问。 闵翀说:给我找几个木匠来打下手。 萧彧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你真的会造船? 闵翀不理会他的惊讶,说:造船之前,你还是替我找一些船员吧,我要出海一趟。 萧彧又不解了:现在就出海吗?可我东西都还没准备齐整。 去广州府转转,顺便买龙骨。 萧彧不解:买龙骨? 船的龙骨,没有龙骨,船怎么造得起来。 萧彧察觉到闵翀已经不太耐烦了,赶紧说:我明白了。行,我立马给你找人。需要多少个? 至少也要十五六人,以后出远洋,一条船起码要二三十人。 人还挺多,又将会是一笔巨大的人工开销,萧彧都来不及愁闷,想到了另一件事:对了,闵当家去广州府,能不能帮我买点茶树苗回来。 闵翀皱眉:我去哪里找茶树苗? 找不到吗?要是很难找就算了吧,我去山里转转,总能找到的。 再说吧。 找十几个船员村中尚且还能找出来,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长期干得下去,但以后出远洋的船队,至少还需要三四十人,到哪里去找? 萧彧忽然想起了孟洪说的那位窦七爷,当初他还打算去请窦七爷出山,后来招揽到了闵翀,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窦七爷年纪也大了,身体可能已经不行了。不过现在闵翀说还要造一艘船,是不是还要去请窦七爷来当个船长呢?如果他身体还硬朗的话。 萧彧将招募船员的消息放出去,村子里立刻就来了很多报名的人,大部分还是上次去接老人和孩子的那群人。大家都喜欢给萧彧做事,因为他工钱给得高。 萧彧挑了十几个年富力强的,毕竟划船是个体力活。 闵翀说马上出海,其实也并没有马上,还是给了萧彧准备货物的时间,毕竟不能走空啊。 临行前,闵翀将瓷窑里烧出来的瓷器和纸坊里的纸产品都装上了船,去外面看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萧彧对此其实并不太看好,广州设立历史悠久,底蕴要比崖州厚得多,当地的物产应该不会比自己的差,甚至会更好。像瓷器纸张这些,拿到没有掌握技术的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地区,才能卖个好价钱。不过闵翀说要带,自己也不能不让带,不可能开空船出去吧。 闵翀的船离开两天后,飓风再次造访了崖州。面对飓风,萧彧完全没有了上次的从容淡定,上次他还能坐在家中听风声雨声,这次则是坐立不安,不住地仰头看天,对瓢泼大雨冲刷着院子里的芭蕉树熟视无睹。 裴凛之端了饭过来:郎君,该吃饭了。 萧彧摇头:我没有胃口。 裴凛之安慰他:闵翀纵横海上十几年,什么样的恶劣天气他没见过。这飓风是他离开两日后才到的,他们的船又是顺风,按照正常速度,早就应该靠岸了。 萧彧捏捏自己的太阳xue:希望如此。 裴凛之说:郎君吃点东西吧,要相信闵翀。郎君不正是因为相信他才救他的? 萧彧抬起头,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裴凛之,然后勾起了嘴角:你说得对,我应该相信他的能力。 吃吧。裴凛之将筷子递到他手里。 萧彧看着托盘里的碗,有两个饭碗,原来裴凛之也没吃,便说:一起吃。 裴凛之点点头,拿起筷子,跟萧彧一起吃饭,一边讨论这场暴雨。 裴凛之说:我刚刚去纸坊看过了,溪水暴涨,暂时还没涨上来,如果再涨上来,纸坊怕是要被淹了。 萧彧停下来:这么严重? 河道太窄,田里的水也出不去,都快成一片汪洋了。水都快将禾苗没顶了。 萧彧皱起眉头:稻田里沟渠太少了,不利于排水。回头还是得修一修水渠,而且河道也要挖深挖宽。 裴凛之说:这可是大工程,需得官府动员才行。 那就同薛钊说,让他出示公文,通知到各乡各村,统一修水利。对了,筒车呢,没被冲坏吧? 中华文明发源于沃野千里的中原地带,南方因为地形复杂,降雨过多,常常受涝,粮食产量低,上千年来一直都不受重视,直到后来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才开始重视南方农业的发展,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可见南方的农业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毕竟比起一年一熟的北方,一年二熟甚至三熟的南方优势太明显了。但要想发展好南方的农业,兴修水利是无可避免的,否则就只能像这样看天吃饭。 筒车没有问题,还在转呢。裴凛之说。 萧彧三两口扒完饭,站起身,去换衣服:我要去看一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