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阿姐是皇后(GL)_分卷(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9) (第3/3页)



    次日早朝,君瑾瑜便同着长孙婧宸一起去了。而长孙莨告病在宫,没有去参加。

    长孙婧宸同长孙莨一样跪坐在了帘子后面。

    但透着缝隙隐隐约约看去,今日帘后之人同往日比起来身长了许多,衣服颜色也比以往鲜艳。

    众臣们略一思索,便知道帘后那人已经换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虽还是很不乐意长孙婧宸参政,但众臣们也不好当面拂了君瑾瑜的面子,还是如往常一般行了礼。

    众卿不必多礼,君瑾瑜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来,又道,皇后聪慧,朕以后在朝堂上,还会像往日请教母后一般向皇后请教,还希望众卿不要多怪才是。

    一时间,朝堂上又安静了下来。

    为了缓解气氛,在君瑾瑜身后站着的宋乐安扯了扯嗓子,大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时,一名朝臣开口了:启奏皇上,臣素闻皇后娘娘智慧卓群。所以,臣有一多年未解之难事想请教皇后娘娘。

    讲。君瑾瑜应着,心中生出了不好的预感。

    荆州下江已旱灾近十年,当地的百姓每年都只能靠着朝廷的赈灾粮艰难度日。这天灾,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而每年赈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如今百姓生活只能勉强度日,对朝廷来说,每年的赈灾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说着,那朝臣顿了顿,不知对此,皇后娘娘有何高见?

    听完这话,君瑾瑜算是明白了。

    昨天她将事情闹成那般,朝臣们为了自己的前程不敢公然反对,便辗转来挑刺,好让长孙婧宸知难而退。

    这个问题也困扰先帝多年了,确实应当尽快解决。不过,这么长时间都没解决的难事,还是应当从长计议才好。

    言下之意,你不准为难朕的皇后!

    这时,长孙婧宸才缓缓开了口:陛下,下江臣妾去过。

    下江处大梁的正中心,常年无雨,地势险峻,且这么多年也没有转好的趋势,已经不适合百姓们居住了。

    听长孙婧宸这么一说,君瑾瑜便知道她心中已经有了办法,顿时喜上眉梢,笑道:皇后的意思是

    见君瑾瑜看向自己,长孙婧宸也笑着回应她,道:下江干旱多年,在那里的百姓已经不多了。所以每年拨款赈灾,还不如将百姓们都迁到人烟本就稀少的豫州去,之后再将附近的军队迁到下江。虽然,这样做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也并不是没有好处。一来,下江离各州的距离都不远,若是他日有什么需要,驻扎在下江的士兵们能及时赶过去;二来,士兵们本就不需要耕作,旱灾与之无碍。而恶劣的环境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磨练他们的意志,对大梁来说,更是好事一件;三来,要是下江有愿意从军的男丁,便可以多给一些他们银子,好好安顿好他们的家人。我想,定是有许多人愿意的。这样一举多得的事,虽是麻烦了点,但总比年年商讨年年赈灾好吧?

    听着长孙婧宸的话,那位刁难她的朝臣气势顿时弱了下来。这么做,和年年赈灾比起来,确实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困了大家这么多年的问题,竟在一朝之间就被长孙婧宸解决了。

    而刚才那人本是马元康安排去挫挫长孙婧宸锐气的,却没想到正事不成,反道帮长孙婧宸长了威风。

    马元康气得脸都青了,咬牙切齿道:皇后的智慧果然名不虚传。

    其他一些中立派的大臣听来,本来心中还有些不满长孙婧宸干政的,顿时又觉得这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反正不管谁参政,只要对百姓好,对大梁的江山好,就是好的。

    那就按皇后说的办吧。君瑾瑜点点头,眉间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她不仅是在为长孙婧宸高兴,更是为下江的百姓们高兴。

    皇上、皇后圣明。朝臣们纷纷应下。

    长孙婧宸见君瑾瑜那般模样,嘴角也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陛下,不知道你是在为谁而高兴?

    第一天早朝,长孙婧宸就解决了几个难题。君瑾瑜一高兴,在去凤阙宫探望完长孙莨后,回到甘泉宫,连午膳都多用了些。

    陛下慢些吃,小心噎着。说着,长孙婧宸伸手拭去了君瑾瑜嘴角残留着的饭粒。

    君瑾瑜冲长孙婧宸一笑:皇后若是早些回来,大梁肯定比现在更繁荣昌盛。

    长孙婧宸收回手,摇了摇头,柔声道:臣妾哪有皇上说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早些回来,没了那些见识,说不定连一般的朝臣都还不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