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34) (第1/3页)
平坦的路骑起来不费劲,叶青河慢慢的踩着踏板,有风吹过来的时候,她的衣摆会轻轻地被吹起。 这会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她们都没有戴帽子,从阴凉的树荫下穿过去,闷热的夏季迎面而来,晒得脸发烫。 戚元涵说:前面有家餐厅,你把车停那儿。 餐厅是洋房改过来的,设计跟现代化元素稍微做了一些融合,艺术感碰撞力很强,不少人过来打卡吃饭。 叶青河的自行车停在门口,在一群豪车里头特别扎眼,俩人进餐厅,里头的装修还是以前的洋式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洋房的装修和修复,每平方米都在十万往上走,一般不会做什么变动。 餐厅是一对夫妻在经营,俩人看着只有四十五岁。餐点没有什么特色,都是一些家常小菜,价格却比外面星级餐厅高一倍,可能吃得就是个气氛。 她们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外头是花房,绣球花开了一地,旁边的一树月季红得也不逊色。 叶青河问:你认识这家人吗? 戚元涵收回视线,说: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儿,那会这儿还是卖冰棍的,后来卖冰棍的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的女儿女婿继承了房子,然后开了这家餐厅,那之后我就很少来了。 算下来有二十年了,人都变了几个模样了,长大了也知道了世态炎凉、人情淡泊,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天真,哪儿都敢跑去玩。 等了半个小时,餐送上桌。 戚元涵盛了一碗米饭慢慢的吃,其实家常小菜把家的味道做出来,味道也很不错。 俩人把几道菜都解决干净了,走的时候,戚元涵问叶青河,你要回去吗,还是再转一圈? 还有地方可以玩吗?叶青河问。 戚元涵说有,很多。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鼓励修复时代艺术,在洋房区规划了一条商业街,洋房区的价值是蹭蹭往上涨,有房的就纷纷跟着政策开店赚红利。 一路瞧见了几家店,店里基本没什么客人,店主也不着急,很悠闲的玩着手机,在这里开得起店的人手里头都不差钱。 戚元涵问叶青河,你是去咖啡厅还是去书店。 叶青河歪着头想了想,有点难以抉择,她问道:能不能买了咖啡再去书店? 戚元涵说:那直接去咖啡书屋不就行了? 但是,我觉得去咖啡书屋没有去书店有感觉,电视剧里的书店都很浪漫。她眨眨眼睛,扯戚元涵的袖子,自行车没扶稳,险些跌倒在地上。 戚元涵伸手扶了一把,拿她没办法,只能应声,她说:你等等,我去买两杯冰咖啡。 店里人不多,老板很热情地说:天气这么热,可以进来坐坐,撸撸猫。 戚元涵指着外头的人,无奈地说:那还有个小孩子,她要出去玩,没办法。 老板笑了笑,做了两杯手磨咖啡打包递给她。 戚元涵拎着袋儿出来,现在还不是很渴,叶青河就把袋子放在车篓里。 书店开在街尾,有点偏僻,这店的历史久远,外表看很破旧。 戚元涵说: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看书。 几十年过去,要说变化肯定有变化,以前店里就两个书架子和一个篓子,篓子里装着永远跟不上日期的旧报纸,书架子上放满了酸腐的爱情小说。 现在书架子变多了,里头的书也翻了新,老板是个老爷爷,老爷爷坐在躺椅上,戴着副老花镜看报纸,见她们进去,说:在这里看书是要办借读卡的,一个小时十块钱。 戚元涵说:那办两张卡吧。 老板说:你以前不是办过卡吗?报号就行了。他又看看在外头停车的叶青河,说:首冲500,看书借书打九折。 戚元涵有些惊讶,您还记得我啊? 老板说:你模样儿又没变,还是小时候的样子,我肯定记得你啊,我待会找找号,给你记账上。 戚元涵很多年没来过这家店了,她上高中之后以学业为重,腻歪了男女主谈恋爱的剧情,就很少进这家书店看书,只是偶尔会来问问有没有教辅资料。 这家店主要卖小说和漫画,久而久之,她借书卡弄丢了也懒得来补,如果不是叶青河过来玩,她都忘记这里还有一家书店。 叶青河停好自行车进来,站在戚元涵旁边,讨巧地说:爷爷,我的钱能记她账上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