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第61节 (第2/3页)
报报喜,冯振兴媳妇生了个七斤重的大胖闺女。 这次决定冯妙回去,就着五一放假,加上两头的星期天,冯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冯家村。 到家时爷爷正拎着烟袋在大门口跟人闲聊,瞧见她来了就笑道:“回来啦,快去看看,你大侄女长得跟你小时候一个样。” 乡间总有一些习俗讲究,比如新生的小婴儿娇贵,刚从外面回来的人是不能直接去看小婴儿的,要“过火堆”,去去身上的陌生气息,祛除会冲撞小婴儿的外物。冯妙按照农村习俗洗手洗脸,换了件衣服,陈菊英忙给她抓了把麦草点燃,冯妙从火堆上跨过去,才进了西屋弟媳妇的月子房。 一进门,新生的宝宝还没顾上看,就瞧见弟媳妇脸色不太好的样子,眼皮浮肿像是哭过的,看见冯妙忙扯出一个强笑,撑着身体想坐起来。 “大姐来啦,这么远还叫你跑回来一趟,你们那么忙。” “嗐,再怎么忙我也得回来抱一抱我大侄女。”冯妙抬手叫她,“你赶紧躺好了,不要起来,我还是哪来的外人呀。” 她小心抱起襁褓,看着小婴儿安然的睡颜,不禁笑道:“确实像我。” “他们都说像大姑,娘也说像你,”弟媳笑道,“像大姑好,像大姑就有福气了。” “咱们这话要让振兴听见了一准得醋,他肯定说他闺女像他。”冯妙抱着小婴儿看了又看,得意道,“可是明明就更像我,大侄女啊,长得像大姑对不对?就像大姑,让你爸醋去吧。” 冯妙把襁褓放回去,把给孩子准备的礼物放在襁褓旁边,笑道:“你好好歇着,月子一定要养好了。我出去看看爹娘。” 村里本家近房地听说她回来了,好些人就过来坐坐,冯妙出去说了会儿话,找机会就问陈菊英:“娘,我怎么看着振兴媳妇脸色不太好的样子,有啥事吗?” 陈菊英道:“嗐,别提了,这两天都郁郁的,我也说过她了,刚开解一些,昨天亲家母来,又叫她心里不舒坦了。” 冯振兴媳妇这不是生了个闺女吗,冯卫生媳妇两个月前生的,生了个儿子,振兴媳妇一生,二叔就在外面跟人家说,别看老大家儿女混得好像不错似的,又能怎样呢,后继无人啊,生了个女孩,计划生育了,只准生一个。 他说就说吧,振兴媳妇还在坐月子,外面的话也传不到她耳朵里,然后二婶上门来走动,名义是来看新生的孩子,却满嘴说她孙子是“老冯家长孙”“老冯家唯一的曾孙”,振兴媳妇听了心里当然不舒服。 “我就跟她说,我和你爹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叫她别理会那些,结果刚开解一些,昨天亲家母来了,当着我的面就数落振兴媳妇没用,生了个丫头片子,又说咱家振兴现在当副连长了,地位高了,万一生个丫头他再嫌弃,再变心,万一再不要他媳妇了……你说这是啥人呀,这是她亲闺女吧,我知道她故意说给我听的,可振兴媳妇听了心里啥滋味啊,本来就是坐月子的人,这一宿二日的就背着人偷偷抹眼泪,吃饭也少了,奶水都少了。” 陈菊英道:“你回头好好开解她一下,振兴媳妇性子老实,心窄,再碰上亲家母那样人……” “我开解她有什么用啊。”冯妙问,“振兴呢,哪天回来?” “打了电报了,你也知道他部队忙,还没说哪天能回来。” 冯妙转头就去镇上邮局拍电报,交代冯振兴:你赶紧给我回来,定下归期先给你媳妇打电报。 第二天上午冯振兴回了电报:即日归家。 冯妙在家住了几天,陪陪爹娘和爷爷,四天后冯振兴回来了。 冯妙骑车到镇上去接人,一见到冯振兴就对他说:“你回去啥也别干,先去把你丈母娘给我削一顿,别给她好脸色,二叔一家谁要是再敢来嘚啵,直接打出去。既然在家你就亲手照顾你媳妇,她正在坐月子呢,端吃端喝都是你的,不许让娘帮你。” 冯振兴一头雾水,忙问道:“姐,怎么回事啊,说得这么严重。” “比这还严重。”冯妙正色道,“你记住了,你要想一辈子跟你媳妇好好过,就按我说的去做。你当兵在部队,一年到头不在家,你媳妇怀孕辛苦你都照顾不上,她已经够不容易的了。女人生孩子坐月子你可千万好好对她,不然她就算嘴里不说,心里也委屈一辈子,怨你一辈子。” 听冯妙说完前因后果,冯振兴抓抓脑袋,乖乖答应一定照办。姐弟俩去食品站买了一个猪肘子,回到家冯振兴就抱着闺女不撒手了,张罗着给媳妇炖肘子汤,忙前忙后地照顾媳妇和孩子。 儿媳妇脸上有笑容了,奶水足了,孙女不用挨饿,陈菊英总算松了口气。 冯妙在老家呆了一个星期,回去跟俩小子说,舅妈给他们生了个小表妹,长得很像她。 二子:“长得像mama,那肯定很可爱。” 冯妙笑,她现在对儿子的马屁已经习以为常了。 “mama,那我们今年暑假能回去吗?”大子问。 “回去,好不容易我也享受一个暑假。”冯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