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3 章 (第3/3页)
胡子跟着一颤一颤的。 对对对,他刚才要说的就是这个。 “敬哥儿这话在理。”谢老爷子稳住心绪,“当年有根家当了半年的村长,长忠就考上了秀才,我抹不开老脸去族里闹着让长忠上位。诶,拖了这么多年,如今只要咱文哥儿考上了,族里自会将村长之位奉上。” ...... 第二天,天边冒出鱼肚白,谢行俭的大哥谢行孝背着鼓鼓的包裹与村里的汉子们一同赶去了城门。 吃过朝食,谢行俭背上小背篓,跟着他爹一起出门。 他爹照常去田间巡逻,他则跟着山娃吆喝来的一帮小孩子去山脚挖野菜。 五六月,林水村上下一片绿色,有香喷喷的槐花,铜钱大小的榆钱叶儿,气味浓郁的香椿苗儿,还有满山他叫不出名的野花野菜。 谢行俭举着他爹特意给他做的竹子勾,三节粗细不均的斗笠竹,打穿竹节,伸长足有三米多长。 竹子勾做法简单,粗的竹筒前段套上稍细的,接壤的部位锁上可滑行的竹篾钉,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钓鱼钩,收缩自如,不同的是竹竿的顶端不是鱼线,是一个巴掌大的木倒钩。 谢行俭抻开竹子勾,轻轻勾一下,香椿的高枝干上就掉下一把香椿苗,勾了半盏茶的功夫,眼瞅着这块香椿都采光了,谢行俭扭了扭仰的快僵硬的脖子,一双小手不紧不慢的收拾好竹子勾。 脚下的草地上洒满了香椿苗,他蹲下身刷刷的将香椿苗扔进背篓。 “小宝——”隔老远山娃冲着他喊,“这边香臭菜多,来这边,快呀——” “来了——”谢行俭边就着附近的石板将背篓背上肩膀边回山娃。 林水村的人喊香椿叫做香臭菜,可能是嫌弃它气味冲,附近的人几乎都不怎么去吃香椿菜。 谢家原也是不吃的,前两年谢行俭非吵着要吃,谢老爹坳不过采了一把回家,谁料一盘简简单单的水汆香椿,不仅谢行俭吃的欢,谢家其他人就像是突然打开了美食的大门一般,个个都爱吃的很。 之后,谢行俭总会有意无意的启发他娘的厨艺。 于是,谢家不止有了水汆香椿,还有香椿土豆泥、香椿豆腐饼、香椿面,豆瓣香椿、香椿拌莴笋、燎香椿、香椿鱼儿等等,只要是眼见的家常菜,他娘都试过和香椿一起做盘菜。 同时,与他娘时常一起纳鞋板绣花的几家妇人,私底下得了他娘的厨艺真传后,也纷纷指挥着家里半大小伙去山脚打香椿。 几天下来,林水村的香椿树被这一帮孩子打了个尽,香椿苗是没有了,谢行俭便呼哧一挥手,领着山娃往山腰采水竹笋。 水竹笋长势较高,他娘不放心几个小孩子上山,便叫上谢老爹和周围几家的男人一起上山挖麻竹笋,好歹有个照应。 这半个月下来,谢行俭家的院长上便堆满了竹笋,摘下的竹笋不易久放,需要赶紧剥开笋衣晾晒。 王氏和杨氏对于剥笋衣晾晒的活早就驾轻就熟,水竹笋纤细,先在笋头掰开小口,在拿双筷子绕着笋衣一扭一扯两下,笋芯立马露出了白白嫩嫩的真面目。 麻竹笋是个胖墩,大的足有成年人腿那么粗,得需要砍刀砍才能敲开厚重的笋衣。 一到春夏之际除笋衣的时段,和王氏交好的妇人们便像约好似得,呼啦一大帮拖着女儿领着儿媳上门帮忙,剥好了再去帮下一家,每年王氏也会领着杨书去别家忙活。 今天轮到山娃家,山娃的奶——许氏,和王氏是从同一个村子嫁到林水村的,做姑娘时两人就要好。 这天,许氏和王氏边剥笋边闲聊开来,许氏悄咪咪的谈到家里有送山娃去县里开蒙的话题,拎砍刀砍笋的王氏听到慌忙手一抖,砍刀‘哐当’一声落地,差点砸伤王氏的脚。 “娘,咋啦?”儿媳杨氏赶紧放下活,凑上前关心的问。 许氏也被吓了一大跳,“咋,手割到了?” 王氏低头眼神一黯,扯了扯嘴角只道是手滑了,没伤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