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祭天 (第1/3页)
看书要投票,每天记得留下推荐,您轻轻的一下点击,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除了国家,没有什么人能聚集起大量人群,只要把海量的人群组织起来,使他们在同一个时间烧制请愿,才能形成强大的愿力,这些愿力让一个强大的巫师转化为精神力,来聚集大量水蒸气形成积雨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大的降雨云系。 最早的祈雨活动是从祭天开始的,一般出现天灾,黄帝就会下罪己诏,认为是自己得行有亏,很多黄帝会祭天,最早的几天活动始于周代,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 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祀”。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 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rou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rou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尸。 除了天子祭天,民间也有很多祭天活动,其内涵包括祭祀天地自然、人类祖先。祭天的目的在于加强群体凝聚力,加强与天界(自然界)的联系,歌颂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灾祈福,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祭天有祭天场,一般是在离村不远风景优美的地方,用石头围砌成方形或长方形的场地,内有祭台。讲究点的祭天场还有内场和外场,周围栽培高大的常青树,风景优美,能容纳几十到一,二百人。 没有场地的城郊或坝区中心春节期间也轮流在各家院中围栅搭蓬来祭天。在同一个祭天场祭天的人叫“祭天群”,一般是由住在一个村的家族中的几房人组成。每个家族和亲近家族的祭天群都有自己的名称。 人们之所以祭天就是为了躲避灾难,或是化解灾难,祈雨就是求雨,旧时,遇久旱不雨,有“行雨”、“谢雨”之俗。“行雨”时,由一伙寡妇、少女等沿街扫土,用柳条甩清水,众人举小旗,敲锣打鼓。在武强县,“行雨”又有扫坑、抬龙王游乡、打“旱魃”三种形式。另外,遇阴雨连绵或雨量过大,人们以朝空中放火枪、爆竹等方式向上天表示烦恼。新中国成立后,祈雨活动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逐渐消失。 传说,每次祭礼后必降大雨。若不降雨,下一戊日又祭,有时连祭3个戊日。 为纪念巫门一位祈雨师,过去,巫门有一个叫欧波你的,因反抗苛捐杂税被县令关押,要处以重刑。时值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萎,百姓天天烧香求雨,官府深怕苗民因此闹事,也非常着急。 欧波你要求赦罪出狱求雨,官府应允,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