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汉之国 第61节 (第1/4页)
看几个人,邵凌、曹智严和余欢还好,好酒的牛皋和解立农在那里有些焦急。王宵猎轻轻摇头,没有再说他们。好酒是个人习惯,没有必要另眼相看。但绝不能因酒误事。 半个时辰后,王宵猎与几位将领出了门,各个军营巡视。 看着城里百姓欢欢喜喜过年。到处都挂桃符,有的人燃爆竹。几个打野胡的,装扮作神鬼模样,沿着待道两旁的店铺讨钱。一副太平景象。 牛皋道:“世间的百姓,就是喜欢穷乐呵。才太平几天,街道上就有了各种闲耍。” 王宵猎道:“就不是太平时候,这些闲耍难道少得了?百姓就是如此。一年到头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年尾,总要开心一番。我们守得仔细了,不让闲杂人等惹出事来便好。” 一边说着,一边到了城边军营处。王宵猎与几个人分别,到各处军营巡视。 到了晚上,王宵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旁边一个炭盆,桌上一壶酒,简单几个菜,自斟自饮。许多后世除夕的规矩这个时候没有形成,没有电视,没有春晚,只有一个人的除夕夜。 几杯酒下肚,王宵猎看着火红的炭盆,眼神有些迷离。这个时候,想起了前世的家庭,想起了在汝州的jiejie,想起了许多许多。 王宵猎明白,这些东西不能想。自己现在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被思绪搅乱自己。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忍不住去想。 叹了口气,举起酒杯,王宵猎一饮而尽。最后什么时候睡去,第二天都不记得了。 热热闹闹过了年。正月十六,有一百余汝州的读书人到了襄阳府,城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百姓们不知道这些人来干什么,议论纷纷。 府衙里,陈与义拜见了王宵猎。问道:“观察,昨日城里来了许多汝州人,百姓议论纷纷,不知他们来襄阳何事。自观察入城,与民休息,百姓皆得其利。突然间来这么多人,难免疑虑。” 王宵猎道:“疑虑什么?城里还有千余大军,他们怎么不疑虑?不用担心,这些人是来做事的。现在军里没钱,总要有人来赚钱才好。还有,减了百姓的税赋,难道会没有事?出事之后,乡下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襄阳我们初到,一时之间难找到合适的人,先选旧人来。” 陈与义点头称是。心中还是疑惑,只是没有再说。军队是打仗的,到襄阳来没有人奇怪。这些新来的汝州人却不是,看他们年纪轻,最大的不过三十余。而且气质文雅,明显有特殊来意。 送走了陈与义,王宵猎吩咐士卒,去把来的汝州人叫进府衙。 众人行礼罢。王宵猎道:“你们行前就讲得清楚,要到襄阳做什么。此事不急,这十日内,都在城内逛一逛,了解一下襄阳。虽然相距不远,襄阳与汝州分属南北,还是大有不同。” 众人称是。 王宵猎又道:“襄阳这里,气候较暖,降水也多。相对汝州来说,种的粮食稍有不同。襄阳有水的地方可以种稻,冬季种麦,一年稻麦两熟,如江淮般。只是百姓习性,种麦的人少,少收许多粮食。你们找府衙的公吏了解一下,哪里种麦多,早早知道种麦要注意什么。” 后世的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年两季,向南的地方甚至三季四季。但在宋朝,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年一季。只有少数地方,如江淮地区,实行稻麦轮作。朝廷税赋,还有地主田租,都是按一季算的。稻麦轮作的地方,就比其他地方富裕。当然,襄阳这里还可以稻与油菜轮作,还可以大豆与麦轮作。 农业技术是随着时间慢慢发展起来的。相隔千年,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便如此时,水稻的品种还不丰富,早稻晚稻分得不清楚,两季稻、三季稻都没有合适品种,想种也种不来。此时人说的晚稻,其实是稻收割之后不耕地,从根上重新长出来的。稻麦轮作实行的时间也不久,耕作技术并不普及。 实际上,王宵猎熟悉的农业,大多数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慢慢形成那个样子。哪怕民国时期,土地最肥沃的苏州地区,也只有极少的农田实行轮作。轮作、起垄、间种等等,这些农业技术确实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但发展缓慢,也不广泛。 王宵猎有前世的记忆,在地方粗粗一看,就有许多改进的地方。一些前世认为人人都知道的农业技术,此时并没有推广。比如在荆湖地区广泛推广轮作,就可以大大增加粮食产量。比如兴修水利,北方大量只能种粟的地方可以种麦,产量也可以增加。这样的机会很多。 王宵猎又道:“还有一件大事。军中的钱不多,我们需要赚钱。没有钱,怎么养军?只从百姓手中收是不行的,应当自己想办法。很多产业在汝州已经做得不错,襄阳也要做起来才好。十天时间,你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