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页 (第2/2页)
当秦王事件了结之后,太宗皇帝的心病已荡然无存。而经过血的教训,也使臣僚们变得恭顺起来,看来不用建功立业,照样能树立天子威权。在太宗眼里,赵普还是老到有办法,会替人主排忧解难,的确难得。但同时,太宗也意识到此人不计前嫌,大胆迎合投机,显然心机太深,非忠臣所为,不能不防。当然,满腹韬略的赵普也深知当今天子心胸狭窄,多疑猜忌,与太祖迥然不同,以往的过节必为挥之不去的心结,因此唯有小心侍奉,绝不可再像过去那样直抒己见、贸然顶撞。 不管怎么说,赵普毕竟通过超凡手段再入相府,又报复了宿敌,多年的积怨一泄而出,他的心境还是舒畅多了。 正是在如此微妙的关系下,太宗与赵普君臣暂时合作起来,继续推动朝政建设。到太平兴国后期,朝廷的人事安排已完全符合了太宗的要求,大臣中太祖时代的旧人大都替换下来。新提拔的宰相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赵普自不用说,其余宋琪和李昉两位宰臣也都以谨慎、持重而著称。至于枢密院中的长官,如柴禹锡、王显等人都是天子藩邸出身的心腹,虽素质不高,却极能体察上意。 太宗从来是个刚愎自用的人,自坐上龙椅,就喜欢独断宸纲,看不得臣下比自己高明。因此,当缠绕在帝位上的疑难纠葛清理完,朝廷中枢的人事调整妥当,他觉得赵普的使用价值已不大,便不愿再看到老jian巨猾的重臣高踞庙堂了。 十一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天子下诏授予赵普武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一句话,朝廷请元勋老臣卸下重担到邓州(今河南邓县)休养。 赵普早有心理准备,接到诏书自然明了皇帝的意思,政治就是如此无情,才替人主办完天大的事,62岁的年龄便成为年老退休的理由。礼遇归礼遇,离休就离休,但他仍想要化解天子的心结,才能放心离朝。 临别前,天子特意设宴饯行,并赋诗一首相赠。这本是逢场作戏之举,但赵普就是要假戏真做。当太宗将御笔书写的诗赐给赵普时,他双手捧起,热泪盈眶,哽咽地说:陛下赐的诗,我要刻成石碑,与臣的朽骨同藏于泉下。这倒把天子糊弄住了,念及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一时感情上来,竟为之动容。次日,太宗在宫中对宰相指示:赵普有功于国家,朕早年就与他交游,如今他齿发俱衰,不能再烦劳机务,可选择个好地方安置吧。太宗又感伤地说:朕写诗无非表达谢意,赵普就感激涕零,朕怎能不为之落泪。宰相宋琪马上安慰道:昨日赵普来到中书,手捧御诗涕泣不已,还对臣等说他余生不多,无机会报效陛下,只有来世做牛做马来报答。为臣昨闻赵普之言,今复聆听陛下圣谕,实在是君臣情分可谓两全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