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案重审_第2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页 (第1/2页)

    洪述祖的幼年生活是很孤苦的。其母被救后,即投娘家,渡江而北,转徙数年,靠纺绩度日,抚育遗孤。虽然生计艰难,但张氏对洪述祖的教育丝毫没有放松,时时以高祖洪亮吉母亲蒋氏督催幼年洪亮吉读书的故事勉励他,希望他日后也能够成为一名学者。洪述祖曾有文字记述他6岁以后母亲督学情形,谓:

    不孝六岁,太宜人令赴邻塾,授《礼记》中庸大学二篇,日数行。夜篝灯,就短足几,太宜人且织且督课,书声、机声相应和,恒至漏数下不止。邻里悯太宜人劳苦,劝以不孝学贾,可得饱食,且速成。太宜人婉谢之曰:此子大宗一线也,忍令其坠先绪乎?且抚孤吾分内事,何敢以为苦。儿学不成,乃吾苦耳。遂详述《机声镫影图》事。《机声镫影图》者,先高王父编修君(即洪亮吉;引者)为母蒋太宜人作也。编修君学行为海内宗仰,故太宜人每以为勖。闻者咸感叹去,至有泣下者。继而江南北悉平,宦游戚串稍与故乡通耗,不孝姑母刘随宦于皖,迎太宜人挈不孝往。姑死返常州,依先季父君沐先生于北岸里,不孝由是得从季父传习经义,太宜人所至cao作如故。[8]

    洪述祖口中所谓季父君沐先生,是指其叔父洪彦哲。关于洪述祖由安徽姑母家返回常州后的读书情况,他后来在《如水斋读书志闻》自叙中是这样记述的:

    同治己巳,述祖年十一,自皖之贵池还里,依季父君沐先生居北岸汤氏宅,从薛孝廉佳先生授读《毛诗》,日以陆德明《释文》写注于下,《尚书》则以王西庄《后案》讲解。夜归,季父又自授《段氏说文》数十字。童稚无知,新苦其繁重,不甚解也。季父每过塾中,纵论经史,薛师辄有问难,娓娓至数小时不休。述祖课毕旁听,虽不知其所以然,而耳习能详,颇多记忆。少长,为制艺词赋所溺,未暇及此。迨弱冠补弟子员,得昆山顾氏《日知录》、高邮王氏《经义述闻》二书,日夜读之,证以童塾旧闻,时有触悟。恨季父久殁,无从就正。又馆食无定,不能时从薛师质疑,或于岁暮相过,偶一商榷而已。是编经义各条,追忆季父、薛师旧说为多,间有己获,不更标异,名曰《读书志闻》,写藏箧中,久未编校。[9]

    由洪述祖自叙可知,其少年至青年时期,走的也是当时一般读书人的路子,攻读经史词赋,并参加科举考试,但并不顺利。虚龄20岁中秀才后,到光绪十二年(1886)为止,四试乡闱均不售,于是橐笔外出,以游幕为生,曾先后佐理江西学政陈宝琛、江西巡抚潘霨、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及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10]其中在刘铭传幕府最久。光绪十四年,台湾商务局在英国订造的驾时斯美两艘快船行将造竣,刘铭传命洪述祖带领约百人,乘法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