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页 (第2/2页)
短,一次战争多 则几个月,少则几十天,甚至几天时间就结束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只进行了 6天,被称为六日战争,海湾战争也只进行了40余天。有时整个局部战 争的进程,就是一次战役行动的始终。与此相适应,其战役行动必然有着很 大的突然性,而且节奏加快,速决性强。由于单位时间内后勤保障负荷显著 加重,后勤保障强度急剧增大,加之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然性消除了 后勤动员的 先行时间,战区后勤动员与作战需求的时空差尤其突出。 以较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为例,如有百余万各军种部队和相应装备参战, 战役持续时间以10余天计算,约伤亡10余万人 (其中伤约数万人);消耗 弹药、油料各数十万吨;约损坏各类武器数万件,各种车辆数千台。然而, 和平时期我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设和维持庞大的后勤规模,编配完全与战 时需要相适应的后勤力量。平时编成内的后勤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遂 行战争开始阶段的应急机动保障任务,并且为后勤的动员扩编提供骨干力 量。因此,如果实施较大规模的联合战役行动,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紧急 动员补充大量的后勤人力、物力,尽最大努力弥补后勤动员与作战需求的时 空差。这就要求,战区后勤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必须具有与作战部队同等的快 速反应能力;战区后勤动员应力求实现一步到位的目标。否则,后勤动员将 难以适应快节奏、短进程的战役作战的需要。 四、敌人实施全纵深打击,反动员破坏加剧,战区后勤动员将遭敌 全时空的严重威胁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作战理论均强调实施全纵深打击,并且把打击对方 后勤、破坏对方的战争潜力作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的重要手段。美军认为: 最有决定意义的进攻是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兵力攻入敌后,摧毁或夺占其后 勤、战斗支援以及指挥与控制设施。前苏军在 《军事战略》一书中指出: 消灭敌人的军队,以及破坏敌人后方的目标,并使后方处于瘫痪状态,这 是战争的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与此同时,武器打击距离的增大 和能力的提高,也为上述战役作战理论的运用与实施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火炮的射程只有69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 12 17公里。现在,火炮的射程达5070公里,战术导弹的射程达1000多公 里,巡航导弹的射程达3000公里。飞机的作战半径提高幅度更大,从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几十公里,发展到数万公里。另外,电子战等新的打击样式,在 作用距离和方式上更是突破了传统的火力观念。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作战中,由于后方将遭敌全方位、全纵深 综合火力打击,遭敌纵深机动部队的直接袭击,并面临高技术地球物理战的 严重威胁,因而使战区后勤动员面临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战区后方将受敌全时空的严重威胁,战区后勤动员能力有随时被毁 的危险。如海湾战争,历时38天的沙漠风暴空袭作战,多国部队共出动 飞机约11万余架次,投弹近60万吨,相当于朝鲜战争三年的投弹量。多国 部队的空袭使伊拉克80%的炼油设备遭到破坏;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设备被 摧毁;主要发电厂、水厂及骨干生产厂家瘫痪;7O%的指挥控制、通讯系统 遭到破坏等,大大削弱了伊拉克的后勤动员乃至整个战争的动员能力。 二是战区交通运输线将遭敌严重封锁破坏,后勤后备力量难以及时动员 补充。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交通运输线进行了全面轰炸,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