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页 (第1/2页)
护,保证其安全。 强化再生,恢复功能。战役后勤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后勤基地、 兵站和机场、港口等重要设施多为固定目标,是敌空袭的重点对象,后勤遭 受损失甚至严重损失很难避免,与上级联系中断、后勤保障网络解体等情况 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如此严重困难的局面,战役后勤指挥员要有充分的应变 准备。如:建立预备指挥机构,在后勤基本指挥所瘫痪时展开接替指挥;控 制较强预备力量,及时调整补充遭受损失的后勤部 (分)队,或接替其保障 任务。战区应建立专业齐全的预备役后勤部队,采取人与装备结合方式,按 建制应召或零星应召,直接补充部队遂行保障任务,使遭受损失的后勤力量 得以迅速恢复。另外,要采取军民结合、上下结合的方法,组织专门的抢救、 抢修力量,储备后勤装备的整机和零部件,增强战役后勤的再生能力。 (三)立足机动作战,在动态条件下全程控制保障活动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机动作战日益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部队在 机动中积聚战力、捕捉战机、转换战法,在机动中击敌要害。紧随机动集群 纵横实施后勤保障成为战役后勤指挥的重点和难点。战役后勤指挥必须改变 固定的、平面的指挥和保障模式,增强指挥和保障的机动能力,全程控制分 散、动态的保障力量,适应机动作战需要。 提高保障体系的机动活力。战区基地兵站网是我军未来战争战役后勤 保障的依托和基础,然而组织实施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保障,传统意义 上的基地兵站网显得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必须以新的动态观念校准后勤保 障 坐标,建立富有活力的网状体系。一是注入有活力的新要素,以应急 保障力量、机动保障力量等为基础,按积木式结构,依据机动集群的不同规 模和需求,编成相应的综合保障力量,伴随、跟进或加强机动作战部队;二 是提高基地、兵站原有要素的活力,主要是加强机动运力、控制较强的预备 力量,使之既可作为稳定的依托,全方位幅射保障,又可作为机动的网点, 临机移动保障;三是加强 点、线立体动态联接,搞好与三军战役军 团保障线的接轨和与地方支前网点的结合,形成军地结合、静动互补、纵深 梯次、 铁、公、水、空、管兼容的立体基地兵站网,与立体、纵深、机 动的战役部势相匹配。 强化指挥机构的机动功能。高技术条件下,平面的、较为固定的战役 后勤指挥机构,是敌毁伤的首选目标,生存环境十分险恶;机动保障又要求 后勤指挥配系、指挥方式和协调控制的方法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后勤指挥 高效、稳定、不间断。提高机动指挥能力,既是机动保障的需要,也是战役 后勤指挥自身生存的需要。为此,一是建立机动的后勤指挥机构。战区和战 役方向后勤指挥所应是半动的,而其预备指挥所和前进指挥所则具有相当的 机动性。集团军后勤指挥所应是全动的,各级各类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应减 少成员,保持精干,应尽可能实行车载化、机载化、舰载化,以立体的、高 度机动的性能取得战役全纵深、全方位后勤指挥的自由。二是采用灵活的指 挥方式。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保障存在着 散化的趋势,高度集中控制 的办法难以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战场通信系统遭敌破坏,又可能使保 障力量失控,战役后勤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整体性和分散性结合起来, 命令式指挥与委托式指挥结合,给下级以临机处置问题和部队后勤之间临时 协同的权限,以便在上下指挥中断情况下,保证局部动中指挥的正常运转。 三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